汉程网首页
您好,亲爱的缘友!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动态
0
系统消息
0
个人中心
我的资料
关注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我要投稿
下载APP
手机汉程
中国历史
全部
全部
首页
国学
民俗
历史
汉语
文学
艺术
哲学
体育
历法
语录
典籍
文库
专题
国学答题
非遗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
隋朝
唐朝...
展开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全部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臣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
展开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相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名旦
楷书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更多人物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展开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历史朝代
历史人物
历史题库
历史答题
上下五千年
历史上的今天
朝代顺序表
当前位置:
汉程网
>
历史
>
历史事件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1433年)
明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出使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出使西洋共七次,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他精明能干,谦恭谨慎,勇于负责,被朱棣视为心腹。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宝船规制远远超过前代。空前鼑盛的造船业为郑和下西洋这一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打下了基础。
事件相关
详
情
内
容
明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出使西洋。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浩浩荡荡地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出使西洋共七次,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船上满载着金银宝货,销路最好的是丝绸和青瓷碗盘。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麦加),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他精明能干,谦恭谨慎,勇于负责,被朱棣视为心腹。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华侨和南洋的开发
早在唐朝时候,我国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我国人民去南洋的更多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明朝后期,南洋的华侨,以在吕宋、爪哇聚居的较多。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空前鼑盛的造船业
明代造船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明前期,官府造船业极兴盛。大批技术高超的工匠集中在官营造船石,他们各专其能,生产上有明确的分工,加之不需计较成本,因而所造船只质量较高。郑和出使西洋前两年,明廷开始大造海船。到永乐十八年(1402),还在南京设宝船石,专造下西洋所用宝船。明成祖死后,仁宗曾下令停止制造宝船。宣宗即位后,又命恢复宝船制造工作。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宝船规制远远超过前代。空前鼑盛的造船业为郑和下西洋这一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打下了基础。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朝代导航
更多>>
明朝简史
明朝帝王
明朝人物
明朝事件
明朝话题
明朝都城
明朝地图
明朝地名
明朝政治
明朝经济
明朝文化
明朝军事
明朝历史
明朝典故
明朝服饰
相关事件
更多>>
澎湖之战
隆庆开关
胡惟庸案
南京教案
李自成起义
空印案
双屿港
郭桓案
红丸案
相关人物
更多>>
朱安洛
朱睦檗
朱宾灉
光化郡主
朱轩嬁
薛敷教
杨日礼
朱公䤡
廖镛
满五大
永安公主
诸城郡主
朱世珍
马文升
格哷博罗特
朱盘烒
沈贞
吴鹏
薛桓
孙承泽
常复
朱睦桎
阿尔博罗特
徐大化
朱祁镇
张美人
孙临
永清公主
朱佐敬
朱百六
最新文章
更多>>
· 明朝统一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一战消灭了哪些政权?
· 盘点明朝开国五虎上将,他们最后结局是什么?
· 揭秘明朝宣德皇帝为何要活活的烤死亲叔叔
· 明朝后期打败所有的敌人 为何还是灭亡了
· 惊天秘密:明朝时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中国
· 揭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 三百年后展开报复!
· 揭秘:明朝后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战争
· 明朝反腐:朱元璋为反腐竟不惜赐死自己女婿
· 明朝全国首富沈万三到底有多少钱?结局如何?
· 郑和除了下西洋,还负责监督建了哪项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