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蛮族(少数民族)发动的一场平定叛乱的战争。当时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参与其中。最后...[详细]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详细]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两党争构,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详细]
三国时,吕壹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吕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后因诬告事发,被斩首。[详细]
曹丕虽在政治上建树不多,但在文学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他以皇帝的身份高度评价了文学的社...[详细]
蒋琬颇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六出祁山,攻打魏国之时,琬以长史加抚军将军的身份主持后方供应,常能足兵足食以相供给,解除蜀军后顾之忧。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主刘禅遵照其遗...[详细]
蜀建兴十二年八月,政治家、军事家、蜀丞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北伐的军中,终年54岁。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以才学被称为“卧龙”。随即成为刘备的谋主。刘备...[详细]
陆逊采取持重态度,收缩兵力,退出巫峡以东狭长的崇山峻岭地带,坚守猇亭不战。刘备连夜奔逃,驿站士兵在隘口焚烧器械铠甲以阻断追兵,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蜀军军用物资...[详细]
刘谌在苦谏不听的情况下,哭倒于昭烈庙,杀死妻儿后自杀身亡。至此,蜀汉宣告灭亡。魏灭蜀,得蜀28万户,94万人,甲士10万多人,吏4万人,以及许多金银、锦绮彩绢、谷物等,...[详细]
人的主体意识在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之后,获得了觉醒,整个文化领域,出现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面貌。玄学的“化”和“自性”与魏晋崇尚自然、个体的精神是一致的。他们将老...[详细]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
温补学派
反清复明
崇祯
明初三杰
京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诏狱
天工开物
嘉靖
后与邓芝拒曹真,失利于箕谷,贬为镇军将军,退回汉中,病卒。220年,曹丕继王位,任命曹真为镇西将军,
三国大将丁奉未截杀诸葛亮 曾以"行为秀"智慧歼敌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为什么刘备会输得这么惨
三国时期的名人为何都喜欢领养干儿子?
三国最无奈的顶级名将,向手下败将投降,结局很惨被剖腹分尸
蜀国在三国中最早灭亡 和诸葛亮犯的错有关
三国第一神童曹冲竟5岁过目不忘12岁到达巅峰
三国最大谎言 诸葛亮出山并非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中此人本是泛泛之辈 何以制服刘备两位虎将
三国士兵的悲惨命运:如果战死妻女受尽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