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详细]
董允死后,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详细]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详细]
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详细]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发生于三国时期(228年春至234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详细]
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蛮族(少数民族)发动的一场平定叛乱的战争。当时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参与其中。最后...[详细]
孙峻和孙綝都是三国时期吴国宗室。[详细]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两党争构,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详细]
264年,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被拥立为帝,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的皇帝。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详细]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详细]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
凤雏落坡
上古四圣
晋灭谯蜀之战
西川四将
隋文帝改革
汉赋四大家
岳麓书院
冷兵器时代
单刀赴会
衮州一战,典,许,夏侯,李,乐,六位曹军战将共围剿吕布,依然无法伤其毫发。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武力数一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 三国乱世为什么比两者更受欢迎
三国名臣司马懿的死因 真的是被人杀死的吗
为什么三国里面的大多人物取名都是单字的
千古奇冤:三国历史上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
吕布怎么死的 揭秘三国演义里吕布是因何而死
揭秘令三国蜀汉名将赵云恐惧的人是谁?
《三国演义》中其实不只有魏蜀吴三个国家,还有一个存在感不高的燕国
三国: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放掉曹操?
为何说奸雄曹操是三国里面最好上当受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