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董燧

董燧(明代理学家,学者)

董燧
董燧(1503-1586),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明代理学家,学者。为流坑董氏第二十二世,文肇·淳派胤昂房人,明代进士、监察御史董时望之孙。董燧于嘉靖十年(1531)中举,历任湖广枝江县知县、福建建宁府同知、南京刑部郎中等职,至万历改元,诏赐四品服色,进阶中宪大夫。他从政清廉,不附权事,有能吏的美称,颇受时人的赏识。嘉靖四十二年(1562)六十一岁时,受人排挤,致仕归乡,与董极、董裕等官绅致力于宗族组织建设和流坑村的整治与完善。此外,董燧继承先祖董德修理学(“心学”)之脉,先后师从欧阳德、王艮、邹守益、聂豹等理学名人,倾心研究陆王心学,用大量精力和时间游学、讲学和著述,成为明代后期理学名士,被曾同亨誉为“理学名家”,江右王门学者因此在他居所的门楣上悬挂“理学名家”匾。著作有《圆通答问》等。

  • 本名董燧
  • 兆时
  • 蓉山
  • 所处时代明朝
  • 出生日期1503年
  • 逝世日期1586年
  • 性别

董燧(1503-1586),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明代理学家,学者。为流坑董氏第二十二世,文肇·淳派胤昂房人,明代进士、监察御史董时望之孙。

董燧幼时诚实恭顺,相貌英伟。5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就与众不同。课间休息,别的孩子外出嬉游,而他“独扫一室,据席作字,如在师侧”。人见之,甚觉惊异。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董燧15岁就读于县城的鳌溪书院。嘉靖六年(1527年)与其弟董焕同进廪膳生,次年,兄弟俩皆从永丰县聂豹和刘霖(燧的姑夫)讲学。时下有人议论:“两个好秀才,不读书,只去讲学,可惜跌下水也。”然而,人言末能阻挠其行。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