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沈周

沈周(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

沈周
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少时师从陈宽学习诗文,青年时期师从伯父沈贞,还有刘珏、杜琼、赵同鲁等学习绘画。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去世。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师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同时旁涉南宋院体画和浙派等,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魏园雅集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沧州趣图》等。著有《石田集》《石田稿》《石田文钞》《石田咏史补忘录》《客座新闻》《续千金方》等,但大多散佚。(概述图参考资料)

  • 全名沈周
  • 启南
  • 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
  • 出生日期1427年11月21日
  • 逝世日期1509年8月2日
  • 主要成就创建吴门画派
  • 主要作品《庐山高图》《石田集》《夜坐图》
  • 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沈周半身像(3张)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沈周出生于长洲相城里(今属江苏省苏州市)。沈家给他取名为沈周,字启南,寓以《诗经·周南》中周公之化之意。

宣德八年(1433年),沈周七岁发蒙,从师于陈宽学习诗文。沈周自幼聪颖过人,不几年,所作已在老师之上,陈宽于是主动逊谢。

正统四年(1439年),长洲知县故意在粮租上为难任职粮长的沈恒(沈周之父),沈周上书辩白。知县不再为难沈恒,于是时人推崇沈周,其父也将更多事情交与沈周处理。

正统六年(1441年),沈周代父听宣于南京,以百韵诗上呈户部主事崔恭。崔恭得诗惊异,疑非其所作,于是当面要求沈周短时间内作首《凤凰台歌》,沈周提笔迅速写成,崔恭大加赞赏,比之王勃,并同意沈周要求,免去其父粮长之役。

正统七年(1442年),伯父沈贞约于此时开始教沈周绘画。

正统九年(1444年),娶陈慧庄为妻。

正统十年(1445年),住在岳丈家中的沈周结识俞景明,两人从此结为至交,被当地人誉为“双骅骝”。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沈周听闻,作《已巳秋兴》诗,颇寓忧国之思。

景泰元年(1450年),长子沈云鸿出生。

景泰五年(1454年),苏州知府汪浒举荐沈周为贤良方正,并作书信敦促。沈周以筮草和《易》书卜卦,得遁卦九五,曰:“嘉遁。贞吉。”表示应该隐遁,沈周便推辞了举荐。

沈周着色半身像景泰六年(1455年),沈周担任粮长一职,当时天灾人祸不断,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百姓大多无力缴纳田赋。沈周不忍强征,而知县却要求沈周赔垫田赋差额。沈周因此家中积蓄全无,连妻子的首饰都典当出去。然而还差500石,沈周于是入狱。后来,同乡郭琮帮他补了这500石,沈周才被释放。

天顺元年(1457年),曾策划“夺门之变”的徐有贞被石亨等诬陷,贬到云南金齿。作为同乡的沈周,在其被贬金齿后,赠诗表示劝慰。

天顺二年(1458年),刘珏奔母丧回乡,沈周为此作《刘秋官廷美奔母丧回》一诗。

天顺三年(1459年),沈周画艺渐进,间以画作赠与友人。

天顺五年(1461年),沈周摆脱粮长之职,大喜,创作了《息役即兴》等诗作抒发愉悦之情。徐有贞在去年十二月被皇帝准许回家乡苏州,沈周知道后,为此作《喜徐武功伯召归》诗。同年,刘珏服丧期满,被派到山西做官,沈周作《送刘佥宪赴山西》为之送别。

天顺七年(1463年),吴宽到相城访沈周,二人结交,成为终身的挚友。

成化元年(1465年),因吴宽介绍,沈周与史鉴相识,二人言语契合,结为好友。都穆约于此时跟从沈周学诗。同年,沈周游南京,仅待三日。

成化二年(1466年),与文林(文徵明父亲)订交。同年,徐有贞六十大寿,沈周与刘珏、杜琼合作绘画,共五幅,作寿礼送与徐有贞。

成化三年(1467年),其师陈宽七十大寿,沈周作《庐山高图》祝贺。

成化五年(1469年)正月十三日,沈周与父亲、伯父、杜琼、徐有贞、祝颢(祝枝山爷爷)等赴“小洞庭”(刘珏别业)参与刘珏六十大寿。同年冬,沈周与刘珏、祝颢、李应桢、陈述、周鼎等拜访魏昌。在这场聚会中,沈周应他人请求,作《魏园雅集图》以表现聚会盛况。

成华六年(1470年),为西禅寺明公作《溪峦秋色图》,并题诗。

成化七年(1471年)二月六日,沈周与刘珏、史鉴、弟沈召,共南下杭州,与居住杭州的朋友刘英、诸中、沈宣、归生共同游览杭州风景名胜。这是沈周第一次杭州之游,沈周留下了《至保叔寺》《谒后坟》等十几首诗作,创作了《飞来峰图》(藏上海文物商店)《灵隐图卷》两幅画作。游杭州后,沈周修葺自己的“有竹居”,并作《葺竹居》一诗以自得。该年春天过后,弟沈召病重,卧床不起甚至昏迷不醒,而父亲沈恒也中风瘫痪。沈周奔波于父亲与弟弟之间,尤其是为了照顾病情凶险的弟弟,沈周把被褥搬来与弟同住。

沈周着色像成化八年(1472年)初,父亲与弟弟仍旧处于疾病中时,老友刘珏也已病重。二月二十八日,刘珏病逝。同年春,吴宽会试、廷试均获第一,沈周喜而赋诗。同年秋,沈召也病故。沈周作了许多诗以表达二人离世之痛与对二人的追怀。

成化十年(1474年),刘珏病逝两周年,沈周在刘珏的《清白轩图》上跋了首七绝。题《清白轩图》后不久,诸中前来拜访。告别时,沈周赠诗与诸中。沈周又临刘珏《峦容山色图》,自跋中论及前代山水画家,以董源第一,巨然次之,吴镇又次之。老师杜琼于此年去世,沈周作《东原图》纪念。同年,沈周拜访吴宽之父吴融。

成化十一年(1475年),好友俞景明去世,沈周作《得俞景明讣》痛悼。吴宽父亲吴融亦逝,沈周访东庄(吴融庄园)作诗吊唁。同年,沈周出游常熟。船经尚湖,沈周仰望虞山,作七言诗。

成化十三年(1477年),父亲沈恒病故,沈周因此长期情绪低落。

成化十四年(1478年),沈周心境好转。正月,让长子云鸿套车带他访吴宽家。沈周与吴宽,宽弟吴宣三人共游后园。在“医俗亭”中,三人品酒赏花,谈论花朝节之事。晚上沈周宿吴宽家,作《雨夜止宿图》。二人同房连榻,谈过世师友,不胜伤感。半个多月后,吴宽访沈周有竹居,二人共同品评沈周所藏书画金石。后云鸿打开沈周《有竹居图卷》,请吴宽题诗。二日后,二人放舟游虞山。三月谷雨后一日,沈周与吴宽、二女婿徐襄,按约定去庆云庵,主僧觉上人引他们到后院赏牡丹,后徐襄求岳丈画一《牡丹图》,沈周挥笔而就,并题诗。

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不愿到远方游历。母亲九十九岁才去世,此时沈周也年近八十岁。

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去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