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24日,程民德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1932年,程民德考入苏州工艺学校纺织科,受当时在苏州中学兼课的数学教师张从之的影响,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程民德 院士(5张)1935年,程民德投考浙江大学电机系,由于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被当时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苏步青教授转录到数学系本科。
1937年,程民德激于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义愤,在浙江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37年,程民德退出“抗日游击队”,返回浙江大学复学,以后随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
1940年,程民德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转为研究生,跟随分析学家陈建功教授学习三角级数理论。
1941年,由苏步青先生推荐,程民德在日本《东北帝大数学杂志》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傅里叶(Fourier)级数切萨罗求和的论文。
1942年,程民德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担任重庆电厂课长。
1943年,程民德被聘回浙江大学数学系担任讲师(至1946年)。
1946年,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江泽涵教授聘请程民德到北京大学任教,并推荐他报考赴美读博士学位(录取者可获李氏奖学金)。
1947年,程民德考取李氏奖学金,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数学家S. 博赫纳(Bochner)教授指导下,学习与研究多元调和分析。
1949年,程民德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留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受教于数学家阿廷(E, Artin)与谢瓦莱(C. Chevalley),并获金质钥匙纪念章,学术团体名誉奖等。
1950年1月,程民德与华罗庚一起回到中国,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至1952年)。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程民德转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先担任数学分析与函数论教研室主任,院系调整后程民德和当时的系主任段学复合作,很好地完成了系的初期建设任务。
1955年,程民德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副主任(至1966年)。
1956年1月,程民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民德受到严重冲击,接着而来的是长达7年之久的隔离审查。他在江西干校整整度过了两年的劳动生涯。
1973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他从研究沃尔什(Walsh)变换及其在图像频带压缩中的应用开始,组织了跨学科的讨论班,从事信息处理的研究。
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程民德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1978年,程民德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至1988年)。
1980年,程民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程民德担任北京数学会理事长(至1986年)。
1985年,程民德与徐利治合作,创办了国际性英文版数学杂志《逼近论及其应用》(Approximation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并担任主编。
1986年,程民德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0年,程民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组长(至1995年)。
1998年11月26日,程民德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