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程网首页
您好,亲爱的缘友!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动态
0
系统消息
0
个人中心
我的资料
关注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我要投稿
下载APP
手机汉程
中国历史
全部
全部
首页
国学
民俗
历史
汉语
文学
艺术
哲学
体育
历法
语录
典籍
文库
专题
国学答题
非遗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
隋朝
唐朝...
展开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全部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臣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
展开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相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名旦
楷书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更多人物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展开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历史朝代
历史人物
历史题库
历史答题
上下五千年
历史上的今天
朝代顺序表
当前位置:
汉程网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改定科举名额
改定科举名额
(公元1425年)
洪武初年时,科举取士是有定额的。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任命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于是,由翰林官四人教习已习以为常,并形成为制度。从而使宦官有机会与外廷交接往来,内外勾结,加速了宦官之祸。
事件相关
详
情
内
容
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更定科举名额。洪武初年时,科举取士是有定额的。但不久即取消了限制。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洪熙元年(1425),仁宗皇帝正式议定各省乡试取士名额。其中如南京国子监及南直隶共80人,北京国子监及北直隶50人,会试取士不过百人,南方人占3/5,北人占2/5。凡通古博今,端重沉静,年龄在25岁以上者可以应试。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
设内书堂,宦官通文墨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宦官之患,严禁太监识字。后来虽设内官监典簿和尚宝监,分管文籍和王室图书,但其内官都仅识字但不明文义。到永乐时,朝廷开始令教官进宫教授宦官。宣德年间,朝廷正式在宫内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写字。任命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刘翀之后,大学士陈山、修撰朱祚都先后担任教习之职。于是,由翰林官四人教习已习以为常,并形成为制度。内书堂的设立,使宦官开始通晓文墨,司礼、掌印及秉笔太监都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每日上奏文书,除御笔亲批几本外,其余的都由秉笔太监遵照阁臣票拟字样,用硃笔代批。从而使宦官有机会与外廷交接往来,内外勾结,加速了宦官之祸。此后的宦官专权,乃至明朝的灭亡,都与设置内书堂有一定关系。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朝代导航
更多>>
明朝简史
明朝帝王
明朝人物
明朝事件
明朝话题
明朝都城
明朝地图
明朝地名
明朝政治
明朝经济
明朝文化
明朝军事
明朝历史
明朝典故
明朝服饰
相关事件
更多>>
澎湖之战
隆庆开关
崇祯历书
双屿港
崇祯明荷海战
南京教案
胡惟庸案
空印案
朝鲜之役
相关人物
更多>>
颍川荣庄王
朱季堄
刘同升
杨春
慈孝蒋皇后
常升
五路把都儿台吉
朱成鈠
戚贤
朱翊铉
方维仪
朱厚熿
吴复
色棱
文惠
朱豪壧
朱让枌
戚安国
臧应奎
肃妃
朱宸浮
徐良傅
钱棻
李德嫔
淳皇后
克舍
朱有灮
冒辟疆
朱标
马明卿
最新文章
更多>>
· 奇葩!明朝皇帝朱见深因女人而驾崩?
· 九边重镇的衰落:明朝的九边重镇如何被弃用?
· 朱元璋明朝开国功臣 仅一位得善终
· 明朝时期皇宫太监宫女相恋 为什么严禁不止
· 明朝学者张萱简介 张萱人物结局
· 明朝之前是没有眼睛的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 明朝最大的太监:手握重权 却不贪赃枉法
· 岑猛之乱:明朝中期西南地区的土司变乱
· 明朝都已经用上火枪和大炮了 清朝作战为何一直用刀
· 明朝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