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人们在铸造农具时,用人力或马力鼓动风箱冶铸。耗时费力却事倍功半。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经过实际考察,发明了一种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工具,即水排。)
除暴安民,世祖慧眼识才
杜诗是今河南省卫辉市人,起初他一直在官府中做下级官吏。公元25年光武帝建立东汉时,杜诗正巧被调到都城洛阳维持京城的治安。当时,朝廷的大将军萧广恃功自傲,专横跋扈,而且纵容手下士兵在洛阳城中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弄得人心惶惶。杜诗劝萧广要爱惜百姓,对下属严加管教,安民自敛。但是萧广却屡教不改,杜诗根据律令杀掉萧广,光武帝刘秀听说后,便召见杜诗,称赞他不畏权贵、除暴安良的精神和勇气,还赏赐给他宝剑。以表示对他的器重。从此,杜诗的名声大噪,在朝廷中威信大增。不久,杜诗被派到河东地区去讨伐杨异。
建功立业,谦逊堪称楷模
杜诗被派往河东以后,听说杨异想渡河北上,于是便将计就计,命令手下将士迅速烧掉他们的船只,并亲自率领精兵强将从后面突袭贼兵,杀掉贼首杨异,彻底消灭了这些匪兵。
杜诗虽然为朝廷筹策谋划,南征北战,劳苦功高,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作为升官的资本,反而要求皇帝给他降职,他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写道,陛下现在最主要的是对付匈奴的侵扰,当务之急是要安定朝廷的边患,奖赏作战的将士,招降北方的部族,同时要免除徭役赋税,只有这样,将士们才能英勇作战,保卫边疆。而我本来是一个无名之辈,只是因为有幸得到皇上的抬举赏识,才能官至太守。我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能为皇帝分忧,实在是很惭愧,希望朝廷能给我降职,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杜诗的言辞真诚,感人至深,但是由于皇帝爱惜人才,并没有得到批准。
发明水排,造福千秋后代
杜诗能为国家设想,不顾及个人私利,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为国分术。冶铸技术提高的关键,在于鼓风设备的改进。先秦时期,人们为了提高炉温,都用皮囊鼓风。以前,要想成为一个冶铸匠师,就首先要学会缝制皮囊的技术,可见,人们对鼓风设备的重视。杜诗到南阳做太守之前,当地的人们主要使用人力和马力来增加炉温,炼制铁器,耗时费力,严重影响了铁农具制造技忧、为民解难的精神,使杜诗获得了百姓的爱戴。杜诗曾在南阳,(即今河南省南阳市)任职,汉水的支流白河贯穿其中。因此,这一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土地也大多是由河泥淤积而成的平原,比较肥沃。加之气候温和,降雨量比较丰富。所以,当时的南阳农业和水利都比较发达。农民使用的农具也在不断得到改进。但是要制造先进的农具,就必须有较高的冶铸技术的改良。为了提高效率,他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一种用水力来拉动风箱的工具,就是后来的水排,这种工具又省力又见效,比此前用马力鼓风的效率提高了三倍,可以说是东汉时期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省了开支和民力,得到百姓的交日称赞。因为在西汉时期,南阳太守召信臣为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非常爱戴他,称之为“召父”。鉴于杜诗的成就,人们将他与召信臣相提并论,赞誉他们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太守,去世后,却因为家中贫困,没有田宅和值钱的东西,连丧事都办不了。他的朋友就上书朝廷,说明了杜诗的情况,朝廷于是赏赐绢丝千匹,为他办理了丧事。 孙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