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能

朱能(明朝靖难名将)

朱能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今属安徽)人,中国明朝将领。朱能初袭父职为燕山护卫副千户,随燕王朱棣北征。建文元年(1399年),从朱棣“靖难”起兵,与张玉等夺占北平(今北京)九门,授指挥同知。后大败耿炳文官军于真定(今河北正定),独率敢死士追奔至滹沱河,晋都指挥佥事。次年四月,以前锋参加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之战,败官军平安部。同年十二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之战中从重围中救出朱棣。建文三年(1401年),参加夹河(今河北滏阳河)之战。建文四年(1402年),从克灵璧(今属安徽),升右军都督佥事。助朱棣攻入京师(今南京)夺取帝位后,以功授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永乐四年(1406年),任征夷将军征安南(今越南北部),至广西龙州病亡。

  • 士弘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南直怀远
  • 出生日期1370年
  • 逝世日期1406年11月12日
  • 主要成就随朱棣靖难
  • 本名朱能
  • 官职征夷将军、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等
  • 爵位成国公→东平王(追封)
  • 谥号武烈

早年经历

朱能早年便在燕王朱棣麾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他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承袭父职,担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

起兵靖难

朱能塑像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能与张玉诛杀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夺取北平九门,被授为指挥同知。他随后又夺取蓟州,杀死都指挥马宣,攻破遵化、雄县,生擒杨松、潘忠。真定之战时,朱能随朱棣击败南军主帅耿炳文,并率三十敢死士追击至滹沱河。耿炳文整兵再战,朱能跃马大呼,直冲南军,俘获三千余众,因功升任都指挥佥事。后来,朱能又随军援救永平,击退江阴侯吴高,袭取大宁,并在会州立军时掌管左军,随即在郑村坝之战中击败曹国公李景隆。

建文二年(1400年),朱能随军攻破广昌、蔚州、大同,并在白沟河之战中担任燕军前锋,击败南军平安部,而后随攻济南。他驻军铧山,率奇兵从后方袭破南军。是年十二月,朱棣在东昌之战中被历城侯盛庸围困。燕军大败,张玉战死。朱能冲入重围,与周长等人殊死战斗,最终保护着朱棣突围而出。

建文三年(1401年),大将谭渊战死于夹河,燕军士气大挫。朱能率军赶到,连战连捷,击败南军,重振燕军士气。不久,朱能在藁城再次击败平安,追击至真定,又攻破彰德、定州、西水寨、衡水,生擒指挥贾荣。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攻破东阿、东平、汶上,但在淝河战败,大将王真战死。当时,诸将都劝朱棣退兵。朱能按剑而起,道:“汉高祖十战九败,最终却能夺得天下。而今我们连连得胜,岂能小有挫折便退兵而回,再向他人称臣。”朱棣也厉声叱责,诸将都不敢再言。不久,朱能率军南下,击败平安所部银牌军,随即又击败前来救援都督陈晖。他在灵璧之战中生擒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进封右军都督佥事。五月,朱能夺取泗州,渡过淮河,击败盛庸,又攻破盱眙、扬州。

加官进爵

同年六月,朱棣率军渡过长江,由金川门攻入南京,不久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并于九月大封功臣。朱能被授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获赐铁券,食禄二千二百石。他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丘福。

永乐二年(1404年),朱能又兼任太子太傅,并加岁禄一千石。

南征病逝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任命朱能为征夷将军,让他率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征讨安南,并亲自到龙江饯行。同年十月,朱能在行至龙州(在今广西)时病逝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洪熙元年(1425年),朱能得到“配享太庙”的殊荣,与河间王张玉、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一同附祭于成祖庙廷。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