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昌(1573—1631),字六星,号阶平,河南长垣人。祖上世有德行。文昌自幼性敏好学,尚书李化龙有知人之鉴,见其文章奇佳,遂收执门下,悉心培养。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乡试中顺天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己未科进士,名列三甲第五十一名。初授河南汝阳知县。此地为豫、楚之要冲,地势险要。上任后提倡学习文化,学生供给皆一致,其供给费用取之市场收入和由官钱置备,不给民众增加负担。时山东妖寇徐鸿儒作乱,汝、颍盗贼韩应龙等聚众数千遥相呼应,作为声援,大肆抢劫掠夺。杨文昌秘密请调官兵。设计擒获韩应龙,余党一轰而散,汝、颍邑遂平。
天启四年(1624年),擢升为兵科给事中。时正值逆贼魏忠贤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杨文昌上疏说:“内臣太监权势太盛,对国家非常不利,应恢复太祖旧制,不许太监读书识字,干预朝政。”魏忠贤知后大怒,必欲置杨文昌死地而后快。时文昌家母病重,请假回家。此时正逮问杨涟、左光斗诸君子下狱之事,未顾及文昌,尚躲过一劫。
庄烈帝崇祯即位,补文昌户科右给事中。时魏忠贤虽已被诛,但余党尚盛。文昌乃上疏言李实、许显纯协助魏贼残害忠良。并说今天时大旱无雨,乃是遇害忠魂含冤,上触天条所致,若斩此二人必下雨,如若不雨,臣甘受妄言之罪。后查实二人罪状,下旨将其二人斩首,天果降大雨。崇祯帝大悦,赠文昌金匾,上刻有御笔亲题“心见回天”四字。
此时崇祯帝宠妃田贵妃服饰过制,文昌上言说对妃子宠爱过甚,是朝政致乱之本,崇祯帝大怒,文昌几乎遭到谴返。迁刑科左给事中,又对皇帝上疏.条列四事:一、杜胜营当三省要冲,军民杂处、宜设朝臣,以便弹压管制。二、涿州、良乡为京师咽喉,宜驻大兵,以保障京师安全。三、天津、通州是漕运重要关口,应设重臣、驻重兵。四、遵、永间宜选将练兵,以重戍守。此疏上后并未实行。崇祯三年,以病乞归。崇祯四年卒,年仅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