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求学
正德十一年二月十八日(1516年3月20日),吕调阳出生于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吕调阳出生时,母亲梦巨蟒入室。生而早慧,聪明好学,七岁时,与父亲游学太学。此时吕调阳尚未取名,母亲让他去私塾读书,老师教授吕调阳周兴嗣所著《千字文》,吕调阳欣然指着律吕句,而视其师说:“这是我的名字。”因此取名调阳。父亲听说后,大喜说:“我的这个儿子志向不平凡啊!”
吕调阳博观史传,文章惊人,得到督学潘公赏识和提拔,说:“吕调阳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将来当是国家的栋梁。”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随父亲在徐闻县衙读书。嘉靖十九年(1540年),准备北上,但听说父亲调任,于是回到徐闻服侍父亲。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卒业太学后,侨寓隆福寺,求学于阳明学派学者“永康学”的代表程文德三年。
榜眼入仕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吕调阳高中榜眼。四月一日(4月17日),吕调阳被授职翰林编修。嘉靖三十年(1551年),迎接父母就养京邸。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编修秩满,受封父亲为文林郎,母亲为孺人。吕调阳以赡养父母上书回乡,后复入京师。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充会试分校官。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丁父忧。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丁母忧。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服除,回京。
嘉靖四十三年闰二月二十五日(1564年4月6日),吕调阳升任国子监司业。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十一日(1565年11月3日),吕调阳升任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管理诰敕。
隆庆元年四月八日(1567年5月16日),明穆宗命吕调阳充任经筵官,日侍讲读。五月十七日(6月23日),吕调阳升任南京国子祭酒。九月一日(10月2日),吕调阳改任国子祭酒。在任时,重视道德教育,抛弃传统的注入式,代之以启发式,并以身作则。十一月二十七日(12月27日),吕调阳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
隆庆二年七月十日(1568年8月2日),明穆宗荫吕调阳之子吕兴周为国子生。九月十四日(10月4日),吕调阳改任礼部右侍郎。十二月二日(12月19日),明穆宗命吕调阳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充任《明世宗实录》副总裁。
隆庆三年二月十日(1569年2月25日),明穆宗派遣吕调阳到景惠殿祭奠三皇。二月十一日(2月26日),吕调阳在接受对京官的考察中,因称职被继续留用。四月七日(4月22日),明穆宗命吕调阳充任经筵讲官。五月二十七日(6月11日),吕调阳改任吏部右侍郎,仍然充任经筵讲官。八月二十五日(10月5日),明穆宗命吕调阳充任日讲官。九月二十日(10月29日),明穆宗检阅军队,命吕调阳和杜继宗守卫京城九门、皇城五门。
隆庆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570年5月27日),吕调阳升任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
隆庆五年二月七日(1571年3月2日),吕调阳作为张居正的副职,充任会试副主考。三月十四日(4月7日),明穆宗命吕调阳担任廷试读卷官。五月十四日(6月6日),明穆宗以吕调阳三年考满,赏赐钞锭羊酒。六月二十四日(7月15日),吕调阳奉命教习庶吉士。
隆庆六年四月十七日(1572年5月28日),吕调阳升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万历重臣
隆庆六年六月十日(1572年7月19日),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六月二十八日(8月6日),受张居正的举荐,吕调阳进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七月十日(8月17日),吕调阳请求罢免自己,明神宗不允。八月四日(9月10日),明神宗加吕调阳为太子少保,进武英殿大学士,并派遣吕调阳祭奠孔子。八月六日(9月12日),吕调阳和张居正推辞任命,明神宗不允。十二月三日(1573年1月6日),明神宗亲书大字“枢机克慎”赐予吕调阳。
万历元年正月十日(1573年2月11日),明神宗命吕调阳同知经筵。二月三日(3月6日),以经筵礼成,吕调阳与张居正上表称贺。二月五日(3月8日),明神宗派遣吕调阳祭奠孔子。八月九日(9月4日),明神宗派遣吕调阳祭奠孔子。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吕调阳推辞太子太保的任命,明神宗不允。
万历二年二月三日(1574年2月23日),明神宗祭奠孔子,派遣吕调阳行礼。二月七日(2月27日),明神宗命吕调阳充任会试考官。三月二十日(4月11日),明神宗命吕调阳充任殿试读卷官。三月二十六日(4月17日),明神宗亲书大字“同心夹辅”赐予吕调阳。七月十四日(7月31日),明神宗以《明穆宗实录》成,加吕调阳为少保,并给予应得诰命。
万历三年二月三日(1575年3月14日),吕调阳经过考察请求致仕,明神宗不允。十月二十二日(11月23日),明神宗命吕调阳等人分献夜明、星辰、风云、雷雨四坛。
万历四年四月二日(1576年4月30日),吕调阳请求致仕,明神宗不允。四月五日(5月3日),吕调阳以年老请求退休,明神宗不允。十月十五日(11月5日),明神宗晋升吕调阳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并给予诰命,荫一子为中书舍人。
万历五年三月十日(1577年3月28日),吕调阳以子吕兴周参加廷试,请求回避读卷,明神宗不允。八月二十一日(9月3日),《明神宗实录》修成,吕调阳被加官少傅,兼支大学士俸。闰八月二十六日(10月7日),吕调阳以病请求退休,明神宗不允。九月二十六日(11月5日),张居正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出,张居正想回家守孝,吕调阳和张四维用杨溥、金幼孜、李贤夺情起复的旧例,乞求张居正留下。九月二十九日(11月8日),吕调阳再次请求退休,明神宗不允。十月二日(11月11日),吕调阳又一次请求退休,明神宗不允。十一月四日(12月12日),大祀天于圜丘,明神宗命吕调阳等人分献各坛。十一月八日(12月16日),吕调阳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致仕归乡
万历六年二月二日(1578年3月9日),明神宗派遣吕调阳行纳吉、纳徵、告期礼,并赏赐银币。二月二十八日(4月4日),吕调阳主持明神宗婚礼,晋建极殿大学士。四月十一日(5月17日),吕调阳请求致仕,明神宗不允,并派遣御医蔡文亨查看病情。五月十日(6月14日),吕调阳再次上疏请求致仕,明神宗不允。七月六日(8月8日),吕调阳第三次请求致仕,明神宗让吕调阳回家乡调理,病好后出来办事,并赏赐白金一百两、纻丝、织金、斗牛衣。
万历七年二月二十一日(1579年3月17日),吕调阳告老还乡,明神宗派遣车马护送他回到家乡。十二月二十八日(1580年1月14日),吕调阳忽然发病,牙关紧闭,口不能开。万历八年正月一日(1580年1月16日),吕调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行状》误作六十四岁),赠太保,赐谥号“文简”。三月六日(3月20日),明神宗按惯例对吕调阳赐祭葬。
万历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1595年5月28日),明神宗对吕调阳之妻张氏赐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