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梁储像景泰二年七月十一日(1451年8月7日),梁储出生于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梁储生下来就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自幼聪颖异常,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父亲梁祖顺对此很惊叹。
成化元年(1465年),梁储入广州府儒学学习。
成化七年(1471年),梁储已博学能文,开始受业于陈献章。
成化十年(1474年),梁储在广东乡试中中举。
登科会元
成化十四年(1478年),梁储考中会试第一名,后参加殿试,获得第四名(传胪)的成绩,三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二月,授职翰林院编修。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九月,明宪宗命梁储兼任司经局校书,侍奉皇太子朱祐樘讲读。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命梁储充任会试同考官,不久因父母去世,回家守孝。
从侍东宫
弘治四年(1491年)四月,守孝期满,梁储因曾经侍奉朱祐樘讲学,进升为翰林院侍讲。八月,以修撰实录的功劳,兼任司经局洗马,在东宫中侍奉太子朱厚照读书。
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明孝宗命梁储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七月,明孝宗命梁储担任应天乡试主考官。十二月,梁储奉命去册封安南国王黎晖,拒不接受安南国王黎晖的送礼。
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月,梁储被提拔为翰林院学士,参与编撰《明会典》。
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孝宗命梁储再次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梁储奉诏教习庶吉士。
历职吏部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以《大明会典》编成,晋升为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又升任吏部右侍郎。
正德元年(1506年)十一月,梁储升为吏部左侍郎。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又进升为吏部尚书,专门掌管皇帝命令的起草,掌管詹事府。
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刘瑾摘取《大明会典》里的小毛病出来,梁储因此被贬为吏部右侍郎。几日后,《明孝宗实录》成书,恢复职务重为礼部尚书。十二月,加官太子太保,刘瑾为了遏制梁储的仕途,将他调任为南京吏部尚书。
入参机务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伏诛。九月,明武宗命梁储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预机务,不久改兼武英殿大学士。
正德七年(1512年)十月,进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首辅杨廷和回乡服丧,梁储受命继任内阁首辅,进官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当时正在修建乾清、坤宁宫,接着又要营建太素殿、天鹅房、船坞,梁储和同事靳贵、杨一清严词规劝。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三月,因为皇位继承人还没确立,梁储上书请选择宗室中贤能的子弟来京城居住,作为皇储,明武宗没有作声。不久,乌斯藏(今西藏)贡使说乌斯藏有活佛,能知未来之事。明武宗即遣宦官刘允带诏往迎。梁储说:“过去累朝都因他们来朝贡而赏赉,并未遣使远涉其地。现在不但要派内侍往送幡幢,而且刘允奏称为采购盐要用马数万匹、船百艘,又许其便宜处置钱物,势必携带私盐,骚扰邮传,为患地方官民。天下刚刚安定,官方库银已无积余,此去必会激致盗贼复发。况且此程历数万里之路,须数年时间,途中供应不上,遇上盗寇也无法抵御。亏体纳侮,没有一点好处。”他和礼部尚书毛纪及给事、御史等切谏,都不被采纳。事态发展果然不出所料,使团沿途劳民伤财,到达乌斯藏之后,活佛不肯出见,双方发生武装冲突,使团成员死伤大半。
请回廷和
梁储头像明武宗喜欢乔装外出,有一次曾走出西安门,过了一夜才回来。梁储等加以劝谏,他不听,不过他还是怕被朝中大臣知道。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天,明武宗听从身边宦官的谗言把百官召到左顺门来,明确告诉大家将在郊祀过后,到南海游览打猎。梁储等和朝中大臣规劝,明武宗都不肯听从。八月初一,明武宗带了几十个人便装到昌平去。第二天,梁储、蒋冕、毛纪才发觉,他们追到沙河没追上,就连连上书请明武宗回来,明武宗还是过了十三天才回来。梁储等因为明武宗未确立皇位继承人,而明武宗又不停地外出游玩,朝廷内外人心不安,就极力重申立太子的请求,明武宗又不作声。九月,明武宗骑马走出居庸关,到达宣府,命令谷大用守住关门,不让朝中大臣跟出来。接着就又由宣府到达大同,在应州遇上了贼寇,差点出了乱子。梁储等心中忧怕,更急切地请求明武宗返回来。奏章上了十几次,明武宗却不为所动,除夕竟驻于宣府未归。
这时,明武宗越发无道失德,一群小人掌了权,使朝廷里的政治乱作一团,人心惶惶。梁储怕自己不能够胜任,就在杨廷和除丧服后屡屡请召他回来。杨廷和回朝后,梁储就让开路,让杨廷和担任内阁首辅,自己处在下边的位置上,担任内阁次辅。凤阳守备宦官和镇守延绥、宁夏、大同、宣府的宦官们都请明武宗再颁一道敕令让他们办理民事,明武宗同意了。梁储等极力说不行,明武宗不听。
谏帝回朝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明武宗听了江彬的怂恿,将要到边塞上游玩个遍。就托言边关有很多战争警报,现在要命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明武宗化名)率领天子的军队前往征战,让内阁起草敕令。阁臣不同意,明武宗又召集百官到左顺门当面训话。杨廷和、蒋冕正在休假中,梁储、毛纪流着泪劝谏,大家也落了泪,明武宗的决心仍不动摇。过后毛纪也称病告假,梁储一个人在殿上争了几天,明武宗最终还是不听。过了一个月,明武宗说大将军朱寿已经肃清边境,命令加封他为镇国公。梁储、毛纪上书说:“公虽然显贵,毕竟是人臣。陛下继承祖宗的基业,是国家的君主,怎么能这么荒唐地自我贬低呢?封国公后,就要发给诰券,追封三代,祖宗在天之灵也肯像陛下一样贬低身份吗?况且铁券上一定有免死的说明,陛下您万寿无疆,何苦这样妄自菲薄,蒙受那样不吉利的免死文字。名称既不正当,话说起来自然也不顺口。我们断然不敢为讨您的欢心苟且听从您,换取来日杀身灭门的大祸。”明武宗也不回话,继续走过宣府、大同,直达延绥。梁储等几十次上书规劝,都放置一边不加考虑。
秦王申请关中的闲田当牧场,江彬、钱宁、张忠等都替他请求,明武宗力排众议答应了他,传令阁臣起草制文。杨廷和、蒋冕称病不写,明武宗愤怒极了。梁储估计争也没用,就呈上制文草稿说:“太祖高皇帝规定,这块土地不得给与藩王。这不是吝啬,而是考虑到这块土地广大而且富饶,假使藩王得到,多养兵马,富贵而且骄横,在坏人引诱下图谋不轨,将大大不利于国家。秦王你现在得到这块土地,应该较以前更加小心。不要收召坏人,不要多养兵马,不要听信狂人之言图谋不轨,震动四方,危害我的国家,到那时我即使想保护亲戚也可是没办法了啊。”明武宗看后惊惧地说:“竟然这样可怕啊!”事情就这样搁下了。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再次南巡。谏官们伏在宫门前规劝,梁储、蒋冕、毛纪对此也说了话,正好各个部曹里都有很多劝阻的大臣,明武宗方才罢休。宁王朱宸濠造起反来,明武宗南下亲征,梁储、蒋冕一道陪同。路上听说反贼已经败灭,就连续上书请明武宗起驾还宫。到扬州时,明武宗考虑到南京举行郊祀。梁储、蒋冕考虑到此议一行,明武宗回朝就更是有年无日了,所以极力说不行,上了三次书才达到目的。明武宗因为朱宸濠即将解押来,问应该怎么处置他。梁储等请学明宣宗征讨朱高煦的故事,罪人既已抓到,就马上班师回朝。又借着举行郊祭的时期改变、四方多灾、边疆有警报的名义,请明武宗回京。上了八九次书,明武宗却很少回去的意思。这年秋天,行宫中有一种像猪头一样的东西掉下来落在明武宗面前,呈碧色,又跑进御妇的房里,像挂了一个人头的样子,这下人心惊动了。梁储、蒋冕借此用吓人的话进谏,明武宗很有点动心了。可是一帮小人还想引导明武宗游玩浙西,泛舟江、汉。梁储、蒋冕更怕了,就手拿奏章在行宫门前跪着哭泣,从中午直到傍晚时分。明武宗派人取了奏章进去,叫他们起来,他们叩头在地,说:“没有得到皇上的圣旨,我们不敢起来。”明武宗迫不得已,答应不多天就回京,他们才叩头而出。
迎立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逝世,杨廷和等决定迎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即帝位。按惯例,应当由内阁一名大臣和宦官、勋戚和礼官一起去。杨廷和想留下蒋冕帮助自己,考虑到梁储年老,或许他害怕出门,就假意惋惜梁储老了,不让他去。梁储激动地说:“哪有比这还大的事,我怎么会用衰老来推辞呢?”于是他和定国公徐光祚等到安陆的王府迎接世子进京。
致仕归乡
朱厚熜即位后,给事中张九叙等人弹劾梁储过去结交掌权的坏人,贪图荣禄。梁储连上三书请退休,明世宗就命令给他敕令、车马,派行人把他送回家乡,每年按规定发放禄米、仆役给他。
嘉靖六年九月八日(1527年10月2日),梁储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当时杨一清刚请求明世宗任用梁储,而梁储的死讯传到了北京,他的儿子梁钧上书请加赠谥。吏部侍郎桂萼说:“梁储的为人和做官,有犯于公众舆论。”进而把两京谏官弹劾梁储的奏章抄了递上去。明世宗想到他是先朝旧臣,就特赠他为太师,谥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