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冯梦祯

冯梦祯(明代诗人)

冯梦祯
冯梦祯(1548年-1606年),字开之、具区,晚号真实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中国明代诗人、佛教居士。冯梦祯于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万历五年(1577年),举会试第一,选翰林庶吉士。与同年沈懋学、屠隆以文章意气相尚,纵酒悲歌,因负狂名。归乡养病三年,回京除编修,万历十一年(1583年),丁父忧归。万历十五年(1587年),京察以浮躁谪官,以病免归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起补广德州判,累迁南国子监祭酒,以奖掖后学著名。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劾罢官,遂不复出。移家杭州,筑室于孤山之麓。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冯梦祯去世。冯梦祯性好禅学,通悟佛理,与紫柏大师交厚。冯梦祯师事罗汝芳,诗文有时誉。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故名其堂曰“快雪”。著作有《快雪堂集》《历代贡举志》《快雪堂漫录》等。

  • 开之
  • 具区,真实居士
  • 所处时代明代
  • 出生日期1548年
  • 逝世日期1606年
  • 主要作品《快雪堂集》64卷,《快雪堂漫录》1卷,《历代贡举志》等
  • 本名冯梦祯
  • 籍贯浙江秀水(今嘉兴)

冯梦祯冯梦祯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年五十八岁。万历五年(1577)二甲三名进士,官编修与,沈懋学、屠隆以气节相尚。张居正丧父争情,梦祯诣其子嗣修力言不可,忤居正,病免,补广德州判官,量移行人司,副尚宝司丞,升南京国子监司业,迁右谕德,署南京翰林院,再迁右庶子,拜南京国子监祭酒”。三年后被劾罢官,遂不复出,移居杭州,筑室于孤山之麓。

梦祯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名其堂曰“快雪”。著有《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快雪堂漫录》一卷,及《历代贡举志》,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钱谦益为之作《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称其深禅学,其佛乘之文为时所称。

万历二十八年(1600),紫柏北上京师搭救为民请命的南康太守吴宝秀,冯梦祯、汤显祖等紫柏好友极力规劝,紫柏给冯梦祯回书云:

承手谕教我甚深。弟徐思之,断发如断头,倘再计山林可以避祸,朝市取祸必易,则尚有头可断矣。所以甘受报缘,初不暇生心趋避也。且舍境何以锻心哉!

紫柏在与汤显祖的书札中亦有“断发如断头”之语,但用语委婉谨慎,不及此书直截坦白。同期另一封书札中,紫柏也表达了对冯梦祯等江南挚友关切与爱护自己的感激之意: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始得展手示,徐读之。备悉先生并江南法侣深护智愿之心,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况贫道耶?第先生与诸法侣深护之心固美,然皆不遑裂利害而计之。……又吾曹断发如断头也,更有何头可断哉!然先生并诸法侣,深护智愿,敢不知好恶!……不委先生迩来,于逆顺关头果能得自受用三昧否?此贫道切望于先生者也。此真语也。辱先生特遣兴肇,持手示召贫道,如不以直心答先生与诸法侣,此非佛弟子本色。……癸卯三月初七日。

此书撰于紫柏圆寂前九个月左右。从书中可知,冯梦祯在紫柏滞留京师期间,特遣人召紫柏南归,以避锋芒。但已置生死于度外的紫柏,没有听从冯梦祯等挚友的劝告,仍然在风声鹤唳的京城为营救吴宝秀而奔波,最终为群小所忌,坐化狱中。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年)圆寂后,冯梦祯悲愤异常,抑郁久之,二年之后,忧愤而死。正如陆符所云:

余考大师蒙难,挺身抗救止,于中甫(于玉立)一疏,事虽无及,犹足为宗风吐气。至发愤流叹,欲哭欲泣,托于诗歌而见诸文辞,则反得于师明德而友达观之汤义仍(汤显祖)。若夫闻难旁皇及承讣痛哭呕心,一文以抒写平生,发挥其末后之光焰,当首属之先生(冯梦祯)。……师以万历癸卯腊月灭度,是岁与先生书,尤加痛切。甚以死机不远,折其游湖高情。乃大师既逝,先生亦不久旋劲,若夙照而预谶者。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