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文彭

文彭(明代篆刻家)

文彭
文彭(1498年-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明代书法篆刻家、书画家。文彭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印无一不精。县试名列高等,乡试屡挫。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文彭以岁贡生的资格赴京考试,以廷试第一授嘉兴府学训导。后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兼官北京国子监博士。文彭传世画迹有《兰竹图》卷。亦能诗,著有《明文博士诗集》等。其书法初学钟、王,后法怀素,后期致力于孙过庭,篆、隶、行、草、楷诸体皆擅,以楷、草最为精粹,索书者接踵不断。尤精篆刻,风格工稳透逸,格调高雅,富有盛誉,与何震并称“文何”,对后世影响甚大,为明清文人篆刻之开山鼻祖。清初周亮工《印人传》称:“论印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可见他在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苏州一带学习文彭的篆刻技法的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顾听等,后人称为吴门派。(概述图来源:)

  • 别名文国博
  • 寿承
  • 渔阳子、三桥居士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
  • 出生日期1498年
  • 逝世日期1573年
  • 主要作品《博士诗集》
  • 本名文彭

文彭半身像文彭为明代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少承家学,初学钟(繇)王(羲之),后效怀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篆、隶最见精粹,曾书《古诗十九首卷》,并有嘉靖三十年(1551)《题仇十洲摹本清明上河图记》。尤精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原多作牙章,亲自落墨,请南京李石英镌刻。后得灯光石,乃多刻石章,为后世所宗,称为文人流派印章之“开山鼻祖”。传世画作有隆庆六年(1572)作《兰竹图》卷,图录于《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集》《兰花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嘉靖四十一年(1562)作《墨竹图》轴,自题:“我爱江南小满天,繁花销尽竹娟娟。北窗自展南华读,时有凉风到枕边。文彭写寄方壶先生,壬戌端阳日。”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亦能诗,著有《博士诗集》。

文彭石刻像

初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则全学过庭,而尤精于篆、隶。索书者接踵不断。其父以书名当代,然有时不乐书,虽权贵人不敢强。彭手不停挥,求者无不当意。工刻印,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所作多牙章,往往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彭以印属之,辄能不失笔意,故其牙章半出李手。彭后在南监时得灯光石,乃不复治牙,于是冻石之名,始艳博于世。写墨竹,老笔纵横,直入文同之室。山水苍郁似吴镇。亦善写花果。卒年七十六。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