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而聪颖
明万历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00年1月10日),徐孚远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徐孚远自幼沉着敏锐,笃志力学,精力胜于常人,昼夜读书都不困倦,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七岁时,有族兄将蛮夷写为夷蛮,老师大声把他的族兄呵斥了一顿。徐孚远说:“没有害处,其在于周内史引人过犯。”那位老师领悟,说:“记诵稍微疏忽一下,就是竖子用边鼓打人。”
广结良友
崇祯二年(1629年),徐孚远与夏允彝、杜麟徵、周立勋、彭宾、陈子龙倡为几社,有“几社六子会义”之刻。
崇祯三年(1630年),徐孚远与陈子龙、彭宾、周立勋应试南都,陈子龙、彭宾金榜题名。
崇祯六年(1633年)九月,陈子龙、宋存楠计偕北上,徐孚远也一同随从。
崇祯七年(1634年),陈子龙、夏允彝、宋存楠诸人落榜而过,专事古文词,举行文会,各自为伍,由徐孚远评选。
崇祯八年(1635年),读书南园。
崇祯九年(1636年),万寿祺在金陵开文社,徐孚远前往参与。
崇祯十一年(1638年),选刻《几社会义三集》。与陈子龙撰《史记测义》一百二十卷,徐孚远手定《凡例》。又与陈子龙、宋尚木辑《皇明经世文编》五百四卷。
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孚远选刻《几社会义四集》。夏维杨、许氏举大会于秦淮,推徐孚远、周钟、周立勋为前三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孚远选刻《几社会义五集》。
考中举人
崇祯十五年(1642年),徐孚远在北京考中举人。
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存楠和族弟徐丙晋在会试中获得名次,徐孚远落第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