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袁宏道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袁宏道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他说过:”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他亦相信写文要真,认为“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今人称为文学进代论),即“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本名袁宏道
  • 字号袁中郎,袁无学,袁石公,袁六休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湖广公安
  • 出生时间1568年
  • 去世时间1610年
  • 主要作品《袁中郎全集》《徐文长传》《袁中郎集笺校》
  • 主要成就提出性灵说
  • 兄弟兄袁宗道、弟袁中道
  •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

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写下了很多着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一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着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

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

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六日(10月20日)卒,年四十有三。他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明史》卷二八八有传。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