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成化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1480年3月31日),黄绾出生于浙江台州府黄岩县洞黄(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黄绾周岁之际,在钟缓提议下,以黄绾妗母钟氏、舅氏鲍鹏为媒妁,拟以息女(钟氏)与黄绾定娃娃亲。嗣后,黄俌行纳采礼,同意此门婚约。
成化十九年(1483年),黄绾从外祖父鲍恩,受蒙学教育。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黄绾读书过目成诵。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黄绾开始并学书画。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黄绾读祖父黄孔昭编《黄氏祖德录》,对高祖黄礼遐之懿德,大为赞叹。
弘治元年(1488年),因外祖父去世,黄绾开始受业于陈石峰,始习举业,弃学书画。
弘治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492年8月17日),黄绾因祖父黄孔昭的荫庇为国子监生。
弘治八年(1495年),黄绾开始参加科举。
弘治十一年(1498年),黄绾放弃科举考试,又读古书,遂有文字之志。
弘治十二年(1499年),黄绾已经擅长作古诗文。
弘治十六年(1503年),黄绾在京师,再受业于时任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的谢铎。黄绾拜见恩师谢铎之时,谢铎转交自己诗文集最后定稿《桃溪类稿》于黄绾,并以日后刊刻事宜相托付。由经谢铎、黄俌引荐,黄绾师从时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不久,黄绾又拜会并师从陈献章高足林光,习江门心学。
弘治十八年(1505年),黄绾开始隐居紫霄山中,兀坐读书,用功于六经四子之道。
正德元年(1506年),黄俌谢世,享年五十有七。是年起,依礼制,黄绾为父守丧三年。
共学阳明
正德五年(1510年),黄绾以母命出仕,承祖荫授后军都督府都事。十一月,见王守仁于大兴隆寺,与湛若水三人定终身共学之盟。十二月,王守仁与黄绾和应良论为圣的实践之功。
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湛若水、黄绾拜谒吏部尚书杨一清,恳请留王阳明于京师任职。
正德七年(1512年)冬,因黄绾一意在恬退,志在讲明绝学,凡三年,多次上疏,以疾告归。归家隐紫霄山中历寒暑十余年,励志圣贤之学,勤读苦思,学益充裕。
正德九年(1514年),黄绾在黄岩紫霄山中构一草庵,并在灵岩为王阳明、湛若水各建一亭,命之曰“阳明公亭”“甘泉公亭”,并称“二公亭”。
嘉靖元年(1522年),黄绾以御史朱节荐,起南京都察院经历。
请正大礼
黄绾造像张璁、桂萼上书争议“大礼”,明世宗心向着他们。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黄绾也上书说:“武宗继承孝宗的皇位坐了十六年,现在再把陛下当作孝宗的儿子,继承孝宗的皇位,那么武宗岂不是不应该有庙了吗?这样子使孝宗不能够把武宗当儿子,就是使孝宗绝了后,由此又使兴献帝不能把陛下当作自己的儿子,就又使兴献帝绝了后。这岂不近似于废除了三纲,破坏了九法吗?”奏章递进后,世宗非常高兴,把它下发给有关部门。当月,他又上书一次重申前面的意见。不久听说明世宗发布诏书把献帝称为本生皇考,他又一次抗言上书极力争辩。
四月四日(5月6日),黄绾又同张璁、桂萼及黄宗明联名上书争辩“大礼”。六月五日(7月5日),郑本公与同僚四十四人联名进言说:“桂萼为首是祸根,张璁跟着肆意欺骗蒙蔽陛下,黄绾、黄宗明、方献夫、席书接连汇聚一起为非作歹。任命尚书的命令,是由宫中皇帝下达的。授予官职的旨意,已经停止后再次颁布。大臣因此被放逐,谏官因此获罪。即使从前刘瑾、魏彬这些奸贼,延及的灾祸也赶不上这个严重。”明世宗没有采纳。九月五日(10月1日),“大礼”才决定下来,黄绾由此受到明世宗的信任。
嘉靖四年六月十五日(1525年7月5日),何渊奏请为献帝修建宗庙时,黄绾和黄宗明驳斥了他建议的错误。
嘉靖五年正月二十二日(1526年3月4日),黄绾升任南京工部员外郎(《明史》误作“南京刑部员外郎”),不久又请病假回家了。
诏修大典
嘉靖六年六月七日(1527年7月4日),明世宗想起黄绾议定“大礼”的功劳,就召他回京并提升为光禄寺少卿,参加编写《明伦大典》。王守仁受到别人的忌妒,所以虽然被封为伯爵,却不发他诰命、铁券和岁禄;手下有功的人如知府刑珣、徐琏、陈槐,御史伍希儒、谢源等,大多因为考评被罢黜。八月十九日(9月14日),黄绾向朝廷作了上诉,并且请求召王守仁来朝辅佐明世宗治国。王守仁这下就按规定得到了封赏,刑珣等人也得以论功录用。九月六日(9月30日),黄绾升任大理左少卿。十月二十二日(11月15日),张璁、桂萼把翰林们赶到地方上去了,用自己所喜欢的人来增补,就任命黄绾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到经筵前值勤。像他这样以任子入官而做到翰林,还是以前没有过的事。
嘉靖七年六月一日(1528年6月17日),《明伦大典》编写成书,黄绾升任詹事府詹士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锦衣佥事聂能迁当初追随钱宁当了这个官,后来按照明世宗即位诏书的条例改当锦衣百户。后来他追随张璁、桂萼讨论“大礼”,并且结交宫廷中身份很高的宦官崔文,又恢复了原职。《明伦大典》成书后,大家都升了级别,偏他没份,聂能迁很恼火,就嘱托赋闲在家的工部主事翁洪写了奏章交上去,诬告王守仁是贿赂了席书才得到召用的,话中牵扯到黄绾和张璁。七月十九日(8月3日),黄绾上书作辩解的同时,又请求离职避嫌。明世宗语气亲切地挽留他,而把聂能迁交给法司问罪,罚他去充了军,翁洪也被编入原籍做了小百姓。
黄绾和张璁等人结交得很深。张璁想任命他做吏部侍郎,并让他到南京去主考,都被杨一清给压了下来,又因为他的南方口音不让他参加经筵。黄绾大为恼火,在八月十五日(8月29日)上书恶毒攻击杨一清,而不提他的名字。明世宗心里知道他是指的杨一清,就用套话批评了他。十月四日(10月16日),黄绾因为疾病请求退休,明世宗不同意。
调任南京
嘉靖七年十月二十四日(1528年11月5日),黄绾调到南京去做了礼部右侍郎,掌管着各部的大印。
嘉靖八年八月十三日(1529年9月15日),陆粲上疏说:“张璁、桂萼,资质凶险,学问乖僻。过去以小臣赞大礼,被调拨到近侍,不到三四年官位达于宰辅佐。恩隆宠异,自古未闻。他们才敢欺罔君上以逞私欲,专权招纳贿赂,擅自作威作福,报恩复仇。张璁凶狠刚愎自用,执拗多私。桂萼外表看起来宽迂,而内中实际深刻。嫉妒残酷之毒一发于心,就像毒蛇猛兽,侵犯他的人必死。我请求让我姑且列举几例来说明这件事。桂萼受尚书王琼的贿赂达上万两银子,于是连连上奏章极力推荐王琼,张璁从中主持这件事,王琼才得以被起用。昌化伯邵杰,本是邵氏的养子,桂萼收纳他的重贿,竟然使奴隶小人滥袭伯爵。桂萼让医官李梦鹤假托进书,攀附受职,居室相邻,中开便门来往,经常和桂萼的家人吴从周等人居间联系。又引荐同乡人周时望任吏部侍郎,勾结卖官。周时望离去,用胡森代替他。胡森和主事杨麟、王激和辅臣是他的同乡亲戚。考核部门是政府要地,桂萼等尽布私交之人。掌管选官之职仅只一年,引用乡里亲故人,不可胜数。像退休的尚书刘麟,是他的中表亲。侍郎严嵩是他儿子的老师。佥都御史李如圭,从按察使一转径入内台,南京太仆少卿夏尚朴,从知府期月遂得少卿之职,礼部员外张吾攵假借历律和他结识,御史戴金望风攻击他人,甘心为其鹰犬,都是桂萼的姻亲私党,他们朋比为奸。礼部尚书李时柔和善于逢迎,狡猾多智,南京礼部尚书黄绾曲学阿世,空谈眩人,谕德彭泽攀附而加禄俸,践踏玷污清华之名,都是阴地里帮助张璁而表面上依附桂萼的人。张璁等人威权已经盛大,党羽又多,天下的人畏怕他们的凶恶,不敢诉讼言说。不亟将他们除去,凶人的本性不改,将来必定为患社稷。”
八月二十一日(9月23日),广西道御史王化弹劾黄绾依附张璁、桂萼。八月二十三日(9月25日),御史吴仲上疏弹劾黄绾。八月二十六日(9月28日),桂萼、张璁被罢官,明世宗诏令吏部清查他们两个的党羽分子。方献夫上书说:“陆粲等所弹劾的百十个人,弄错的不少。过去攻击张璁、桂萼的人被看作私党给拿掉了,现在追随张璁、桂萼的人再被看作私党给拿掉,那么朝廷中官员们的灾难什么时候才能算完呢?”于是奏请留用黄绾等二十三个人,贬斥储良才等十二个人。十月十八日(11月18日),黄绾因为遭受弹劾请求退休,明世宗不允。十月二十一日(11月21日),南科给事中何祉、山东道御史朱绶等人弹劾黄绾是张璁、桂萼的私党,请求罢免黄绾,明世宗不允。
嘉靖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530年12月2日),南京河南道御史张寅弹劾黄绾十项违法、不称职的事,黄绾上疏说是张寅公报私仇,明世宗没有搭理他们。
嘉靖十年五月二十四日(1531年6月8日),黄绾上疏请求致仕,明世宗不允。八月一日(9月11日),雷电震坏了午门,于是黄绾上疏请求罢免自己,明世宗不允。十一月十三日(12月21日),黄绾请求将御制的《祭告先师孔子祝正文》立石于南京国子监,于是明世宗命南京国子监立石。
嘉靖十一年四月十一日(1532年5月15日),明世宗荫黄绾之子黄承文为国子生。十月十七日(11月14日),黄绾上疏请求罢免自己,明世宗不允。
嘉靖十二年五月四日(1533年5月27日),黄绾上疏请求致仕,明世宗不允。
大同兵变
嘉靖十二年七月十九日(1533年8月9日),黄绾被召回朝,升任礼部左侍郎。十一月五日(11月20日),大同发生了兵变,杀死总兵官李瑾,据城坚守。总制侍郎刘源清、提督郤永打算屠城,城中军民又恨又怕,就对外勾结蒙古来相助,塞上形势非常紧张。巡抚潘仿赶忙请求朝廷停止用兵,刘源清恼了,飞章上书极力诋毁潘仿。张璁和朝廷的意见都向着刘源清,黄绾偏上书说用兵不是办法,于是明世宗嘉奖并认可他的意见。
当初黄绾和张璁结交得很深。到这时,夏言当礼部尚书,明世宗正向着他,黄绾于是暗中追随夏言,与张璁相矛盾。他在南京礼部任副职的时候,郎中邹守益称病告退,朝廷传令让黄绾核实。后来朝廷好长时间没有给邹守益批复,邹守益就擅自离任而去了。嘉靖十三年二月八日(1534年2月20日),吏部尚书汪鈜承张璁的口风上书揭发了这件事,明世宗传令削了邹守益的官职,让汪鈜对此事再加核实,汪鈜就弹劾说黄绾在蒙骗皇上,张璁就请到圣旨把黄绾贬官三级,调出京外。恰好这时礼部奏请选择求告谷神的导引官,明世宗就把黄绾留下来供事,汪鈜于是又上书攻击黄绾,并且又抬出黄绾其他一些事来,明世宗又传令把他调出去。黄绾上书为自己辩白,就此攻击汪鈜,说他是张璁的鹰犬,请明世宗罢免了自己,让自己好去避祸。明世宗到底还是想到他议定“大礼”的功劳,所以就一如既往,留下了他。从此开始,黄绾就明显地与张璁敌对起来了。
三月六日(4月18日),在刘源清被免职后,侍郎张瓒前往接任。他还没到,郎中詹荣等人已平定了叛乱。叛乱士兵还没有全部抓获,大同军民受到的创伤很严重,代王请朝廷派遣大臣去安抚百姓,缉拿罪犯。他的奏章下到礼部讨论,夏言认为应该答应他的要求,并且极力批评以前用兵的不当,言辞之间把张璁也攻击了一番。张璁恼了,坚决压着不想派人。明世宗婉转地做了解释和指示,然后就特意任命黄绾办这件差事,并命令黄绾考察军队的情况,考评官员的功过,允许他见机行事。
黄绾走马来到大同,宗室、军民状告官军杀人抢掠的有一百多起,却没有状告叛军的。黄绾对这些案件一起也不加过问,用以安定军心。有替叛军出使蒙古返回的人,黄绾把他们抓起来杀掉了,这下已经投诚的叛军又煽动起来。黄绾把当地军民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讲清了利害关系。受害者前来投诉,黄绾假装不予追究,暗中却把状纸交给负责分发救援物资的官吏,暗地里核实,然后一天之中抓到十几名首恶分子。
一个叫尚钦的士兵杀了一家三口人,害怕自己躲不过,就在夜里敲锣鼓动造反,没人响应他,他自己就给抓了起来。黄绾又画了几名首恶分子的头像贴出去悬赏捕捉他们,大同军民这才不担心受到株连。五月二十八日(7月9日),黄绾责成有关部门在城外树木栅,在四个城角地带建立保甲制度,又创办社学,教育军民子弟,城中的局势大为稳定了。
嘉靖十五年六月十四日(1536年7月1日),黄绾向明世宗汇报了大同的文武将吏的功过,极力抨击刘源清和郤永。黄绾因为此番功劳被提加一级俸禄。张璁及兵部包庇刘源清,暗中压黄绾。黄绾一次次上书评理,明世宗也心向着他,刘源清、郤永终于被逮捕了,不久以后黄绾因母亲死掉回家守丧去了。
懈怠致仕
嘉靖十八年(1539年),礼官因为给皇天上帝及皇祖加了尊号和谥号,请求派遣官员去通告朝鲜。当时明世宗正打算讨伐安南,想乘这个机会窥探安南的情况,就说:“安南也是给我们朝贡的国家,不能因为近年来背叛我们就不让他们知道。希望选择一个有学识的大臣前去。”朝臣屡次推荐人,明世宗都不用。正月二十八日(2月16日),明世宗特别起用黄绾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担任正使,谕德张治为副职。明世宗当时在承天视察,就催促黄绾到行宫来接受任务。黄绾害怕到安南去,五月三日(5月20日),黄绾到达徐州,派人骑马前往说自己生病不能前往,以至于未能如期上任。明世宗批评他不骑马到行宫来,而乘船到京城去是大不敬的行为,让他说明原委,过后也就放了他一马。黄绾几次请求方便,要求能节制两广、云、贵的重臣,派给事御史做同事,吏、礼、兵三部各选两名郎官听他使唤。明世宗都听从了他。最后黄绾又替自己的父母请求追赠,并且要援用设立太子时的开恩条例,按所追赠的官名颁发给他诰命。明世宗恼了,在闰七月二十六日(9月8日)剥夺了他才当上的尚书,让他以侍郎身份回家闲住着,出使安南的事最后停了下来。
嘉靖三十三年九月四日(1554年9月30日)戌时,黄绾病卒于黄岩翠屏山里宅村,享年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