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其父授以《尚书》,8岁作诮鬼文,15岁入府学。1567年(明隆庆元年)乡试中解元。一连参加3次会试不第,1577年(明万历五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拜泰州学派罗汝芳为师,9年后“大悟性命之宗”。张居正厌恶讲学,罗汝芳被劾罢,而杨起元没有受到影响。1579年(万历七年)授翰林院编修。次年因病回惠州,讲学于惠州西湖永福寺,“来学者接踵,谈经论道,迄无宁日”。1586年(万历十四年)夏回北京,次年升任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纂修玉牒,充经筵讲官。1592年,因父亲病逝,回惠州守孝。讲学于永福寺文昌阁。应知府之请,编纂《惠州府志》。助筑平湖堤,作《重修拱北堤记》。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七月,守孝期满,起用为国子监祭酒。次年,携母赴任,未抵京,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十月,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摄尚书事。次年,加摄南京礼部尚书。不久,被召回北京,任吏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拾遗被劾,明神宗不问。即将赴京时,母郭氏病逝,于是便扶柩归葬惠州。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春,在晒布场建敦仁精舍(清光绪间,邓承修题为杨文懿祠。后改为六度庵,今为市六小)。同年九月,杨起元得病,不久逝世。天启初,谥文懿。惠州人为他在四牌楼(今中山北路)建“盛世文宗”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