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孙燧

孙燧(明朝中期大臣)

孙燧
孙燧(1460年12月14日—1519年7月10日),字德成,号一川,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人,祖籍浙江杭州府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明朝中期大臣。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正德中,任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次上疏论证宁王朱宸濠必将谋反,都被朱宸濠同党中途缴截。朱宸濠设宴毒孙燧,未成。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宸濠谣言武宗朱厚照抱自民间意图谋反,孙燧等人出言维护,被害于惠民门外,终年六十岁。嘉靖年间,赠礼部尚书,谥号忠烈。(概述图来源:像取自1932年修《浙江余姚孙氏宗谱》 )

  • 全名孙燧
  • 德成
  • 一川
  • 谥号忠烈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
  • 出生日期1460年12月14日
  • 逝世日期151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七次上疏论证宁王朱宸濠必将谋反
  • 主要作品《案牍稿》十卷、《四圣糟粕》、《诗文启扎》六卷等
  • 最高官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 追赠礼部尚书

早年经历

天顺四年闰十一月二日(1460年12月14日)丙寅时,孙燧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传说孙燧的母亲李夫人怀孕时,梦见两个太阳相斗,一个明亮一个昏暗。醒来后,两腋好像支撑不住,但心情非常愉快,好像天降祥瑞的预兆。到分娩的晚上,天空的西北方有五色云气,形状像彩虹,从奎宿射向北斗,红光照亮了整个屋子,于是孙燧出生了。

天顺八年(1464年),五岁的孙燧开始接受蒙学,私塾老师教他读书,他能随声应和,背诵如流,聪明才智超过其他儿童。老师惊异地赞叹说:“这孩子虽然出身于普通人家,但初次上学就能如此。孙氏家族一定会兴旺发达!原来听说他祖先五代敦厚诚实、施惠乡里。德不报者,天之道也。不报答自己的德行,而报答子孙后代,这是孙氏所说的吧!”

成化元年(1465年),父亲与姐夫邹儒对席而坐饮酒,孙燧从私塾回来,邹儒与他对对子,非常惊奇地说:“这孩子真有才能!没有想到他聪明绝顶,像这样出众的才华,真是他家族的光荣!”

成化四年(1458年),孙燧在谢家山的石筠堂读书,有一天,一个相面的人从湖边来听到咕哔之声,彻及户外,他惊讶地走进书堂,见到孙燧后说:“目光如星,声音如钟,真是个大人物!好好培养他,日后一定能做到开府衔,为国家建立大功业。可惜他的脖子短些。”

成化七年(1461年),孙燧因擅长写文章被人称赞。孙燧写文章,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文章雄健深厚,风格高雅淳朴,意到笔到。当时同县的黄珣、杨守陈阅览他的文章后击节赞赏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年纪很轻而学习优良,他开口说话则文雅出众,才华横溢。假使让握笔磨墨的文人墨客们写一篇文章,也不能有一个字超过他。他日功名将与老夫相等,而他的事业将超过我们。”

成化十二年(1466年),孙燧被补为邑庠生。

弘治五年(1492年),孙燧以《易经》考中浙江乡试,夺得魁首。

弘治六年(1493年),孙燧考中进士。

步入仕途

弘治十年(1497年),孙燧被授予刑部贵州司主事的职位,他执法严谨,不轻率从事。刑部尚书白昂很器重他,让他掌管各司的奏章。僚属中有疑难的案件,必定向他询问。

弘治十四年(1501年),孙燧升为刑部江西司员外郎。

邃庵赏识

弘治十六年(1503年),孙燧又升为刑部江西司郎中。当时他奉命在南畿决断囚犯,又在江西考虑处理许多平反的案子,平反了许多冤案。当时杨一清听说孙燧通晓法律条文,就与他同船北上,对孙燧的学识大为赞赏。

正德二年(1507年),孙燧遭遇外艰(父丧),随后又遭遇内艰(母丧)。

正德六年(1511年),孙燧服丧期满,又重新被任命为刑部湖广司郎中。当时正赶上刘瑾作乱,司法部门多听从刘瑾的旨意行事,歪曲事实。适逢朝审要审理囚犯,杨一清在吏部任职,负责起草给明武宗的奏章。那些囚犯多不能坦白交待罪行,审问的人也无法回答。孙燧当时在旁边,询问此事,便把实际情况告诉了杨一清,于是杨一清请求释放了十几个值得同情的囚犯,也对孙燧更加敬重。十二月,升任福建右参政。孙燧奉命督储粮食,他斟酌时宜,革除宿弊,军饷不缺乏而百姓困顿得以缓解。他核实武平地区平定贼人的功劳,革除冒滥许多的情况,全以公心处理此事,不怕怨恨诽谤,又增置晦庵祠田五十多亩。

正德八年(1513年)九月,升贵州按察使。杨一清说:“这不是合适的安排。”于是在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孙燧改任山东按察使。他处事如流、判案如神,牢狱中没有积压的案件,数月后牢狱就空了,没有冤枉的百姓。

正德十年(1519年)五月,升任河南右布政使。

巡抚江西

当时,宁王朱宸濠阴谋叛乱,勾结太监和皇帝的宠臣,日夜刺探朝廷动向,希望朝廷发生变故,乘机起事。又威胁和利诱一些官吏,以便为他所用。他恼恨巡抚王哲不顺从他,下毒药使王哲得病,一年后去世。董杰接任,仅八个月又死。从此以后,凡在江西做官的人,都惶恐不安,以离开江西为幸事。董杰之后相继接任的任汉、俞谏,都只一年便罢官归家,导致了江西巡抚职位空缺。杨一清对陆完说:“这个巡抚职位是兵民所依靠以安定命运的职位,应该慎重选择人选。”陆完举荐了几个人选,杨一清都认为不妥当。接下来轮到孙燧时,杨一清说:“就是他了!他是不怕强暴、善于处理事情的人。”

正德十年(1519年)十月,明武宗升孙燧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孙燧受命后叹息道:“这到了生死关头了。”把妻室儿女送回故乡,自己只带两个书童去上任。这时,朱宸濠谋反的行径已明显暴露出来,南昌人惶惶不安,说朱宸濠早晚会做天子。孙燧的左右都是朱宸濠的耳目,孙燧防备严密,使他们什么也窥探不出来。孙燧虽时向朱宸濠讲说忠义之道,而朱宸濠终不悔改。孙燧暗中察觉副使许逵为人忠信,可以托付重任,便与他商议。孙燧考虑到向朝廷告发是无济于事的,便借口御寇而预做防乱准备:先屯兵于进贤城,再屯兵于南康、瑞州两城;因建昌县多盗,从中分出一些地方而设立安义县,以渐渐消除忧患;奏请恢复饶、抚二州兵备,若能恢复,则请令湖东分巡兼管;九江为鄱阳湖之重地,最为要害,奏请加重兵备的权力,使他们兼管南康、宁州、武宁、瑞昌以及湖广之兴国、通城,以便控制形势。广信之横峰、青山诸窑场,地势险要人悍强,奏请设通判驻于弋阳,兼督附近五县兵马。又恐朱宸濠劫夺兵器,便以讨贼为名,将兵器转移到别处。朱宸濠窥探到孙燧是在对付他,使人贿赂朝中幸臣设法除去孙燧,而且送给孙燧以枣梨姜芥(即“早离江界”的谐音,意为让孙燧趁早离开江西)以示意,孙燧笑着退还。许逵劝孙燧先发制人,然后上报朝廷,孙燧曰:“为何要给贼以发难的借口,暂且等待。”

正德十三年(1518年),江西大水,朱宸濠平素所蓄养的盗贼如陵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于鄱阳湖。孙燧与许逵策划要将他们逮捕。三贼逃到沙井,孙燧计划自江外乘其不备予以逮捕,但是那夜大风大雨,未能成功,三贼躲藏于朱宸濠的祖坟中。孙燧秘密上疏,向朝廷报告盗贼的情形,并且说朱宸濠必反。连续上疏七次,都为朱宸濠半途截获,而未能到达朝廷。朱宸濠非常憎恨孙燧,设宴毒害他,孙燧未死。孙燧请求辞职,朝廷不准,他十分忧惧。

惨遭杀害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强迫镇巡官向朝廷奏陈其“孝行”,孙燧与巡按御史林潮想借此延缓朱宸濠反叛的阴谋,于是共同将朱宸濠的“孝行”奏于朝廷。朝廷正要降旨谴责孙燧等人,恰巧御史萧淮揭发了朱宸濠一切不轨行径,朝廷诏令重臣宣布。朱宸濠闻讯,便决意起兵反叛。

六月十三日(7月9日)是朱宸濠的生日,宴请镇巡三司。十四日(10日),孙燧与诸大吏去向朱宸濠道谢,朱宸濠预设伏兵,孙燧等来时,声称太后诏令他起兵讨贼。众人相顾失色,不知所措。孙燧向前说道:“这是说哪里话,请把诏书拿出来我们看!”朱宸濠说:“不必多讲,我要去南京,你给我扈驾。”孙燧大怒道:“你命不长了,天无二日,我岂能从你为逆!”他急起要走,但已走不出去了。朱宸濠入内殿,换上军装,指挥士兵缚住孙燧。许逵奋起喝道:“你们怎能侮辱天子大臣!”以身挡孙燧。朱宸濠也把许逵捆绑起来。二人大骂。朱宸濠把孙燧的左臂折断,与许逵一同拉出去了。许逵对孙燧说:我之所以劝您先发制人,是因为料定会有今日。”孙燧与许逵同被害于惠民门外。巡按御史王金、布政使梁宸以下,都向朱宸濠叩头,高呼万岁。

朱宸濠举兵反叛,任命三贼(陵十一、吴十三、闵念四)为将军,首先遣娄伯进军进贤,为知县刘源清所斩。朱宸濠召集了一伙盗贼来响应他的号召,然而三贼因为害怕当地的官吏而不敢轻举妄动。朱宸濠大肆搜索城中军械,城中军械早已转移了,以致其兵卒多持木棍。伍文定起兵抗贼,设孙燧、许逵二人的灵牌于文天祥祠内,率吏民祭祀恸哭。南赣巡抚王守仁也起兵平叛。叛军逃往安义,全部落网,无一逃脱。人们更思念孙燧的功绩。

身后之事

正德十五年(1520年),江西的守臣将孙燧的事迹上奏朝廷,没有得到批复。

明世宗即位后,赠给孙燧礼部尚书官衔,谥号忠烈,和许逵一同祭祀在南昌,赐祠名旌忠,各荫庇一个儿子。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