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郭崇

郭崇(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

郭崇
郭崇(908年-965年),原名郭崇威。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郭崇二十岁时应募入伍,在后唐累升为应州骑军都校。后晋高祖割让燕云十六州后,郭崇耻于为契丹(辽朝)臣子,因而弃官南归。后晋出帝时,转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麾下,并助其起兵称帝,收复开封。以功授职护圣左第六军都校、富州刺史。后汉隐帝时,随枢密使郭威西征,之后参与在邺都的起事,协助郭威夺取后汉大权,拜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后周建立后,历任武定、镇安、镇宁三镇节度使,官加同平章事。后周世宗时跟随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抵御辽军入侵,改授成德节度使。后周恭帝继位后,加检校太师。北宋建立后,再加中书令,改任平卢节度使。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后因其孙女为宋仁宗皇后,故被两次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英国公。

  • 全名郭崇
  • 封号英国公(赠)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出生地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
  • 出生日期908年
  • 逝世日期965年
  • 主要成就协助郭威建立后周;抵御北汉,进攻辽国
  • 最高官职平卢军节度使→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赠)
  • 本名郭崇威

进入行伍

郭崇威(后改名郭崇)为人稳重宽厚,沉默寡言,又颇有谋略。他的父祖都是代北地区的酋长。郭崇威在二十岁时,凭借自身的勇力,应募进入行伍。

后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间,郭崇威升为应州骑军都校。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其中便包括应州。郭崇威耻于为契丹臣子,于是弃官南归,历任郓州、河中、潞州三镇的骑军都校。

渐获迁升

后晋出帝开运(944年-946年)年间,郭崇威奉命在太原驻守。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在太原称帝反辽,建立后汉政权。郭崇威转仕后汉,并作为前锋,南下收取汴州开封府。郭崇威收复汴京后,被改授为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郢州刺史,后改领富州刺史。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年)八月,枢密使郭威奉命西征,负责讨平河中、凤翔、永兴三镇叛乱。郭崇威随郭威平乱,立下功勋,升任果州防御使、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此后郭威出镇邺都,郭崇威领邺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兴周功臣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史弘肇等,并密诏郭崇威等诛杀郭威。郭威得知此事后,召郭崇威等前来,陈说杨邠等人冤死及密诏的事宜,假意请他们“奉行诏书,取吾首以报天子”。郭崇威等早已会意,一边哭泣,一边表态,愿意随郭威“入朝自诉”,清除隐帝身边的“鼠辈”。同月,郭威派郭崇威率骑兵作为先锋,南下“清君侧”。癸未日,郭崇威等与刘承祐所派的慕容彦超部在刘子陂遭遇。甲申日,慕容彦超领轻骑出击,郭崇威与前博州刺史李荣率骑兵将其击退,其余各部朝廷军见状,士气大挫,相继向北军(郭威军)投降。隐帝出逃,不久被杀。郭威自此掌握了后汉朝廷。北军进入开封后,大肆劫掠,终日不止。郭崇威与近臣王殷劝谏郭威说:“如果不阻止剽掠,今夜只剩下一座空城了。”郭威这才命诸将严禁劫掠。事后,郭崇威因功被补授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之后,郭威派宰相冯道等在徐州迎接湘阴公刘赟,假意迎立他为帝。此时据称辽军南侵,郭威于是北征,途中在澶州被军队推戴为帝。枢密使王峻在开封听到事变,派郭崇威率领七百骑兵东行,抗拒正在前来的刘赟,在睢阳相遇。郭崇威列阵于官署外,刘赟畏惧,登上门楼,唤来郭崇威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忽然来到这里?”郭崇威回答:“澶州军兵变,郭公派我来保卫陛下,没有有别的目的。”刘赟召郭崇威上楼,他不敢上,就派冯道下来与之交谈,郭崇威这才登楼,详细说明了军心已有归属、帝位已经确定的事实,刘赟握着郭崇威的手哭泣,低下头很长时间。不久,郭崇威暗中招降了负责保卫刘赟的护圣指挥使张令超所部,并将刘赟软禁到馆舍,杀其心腹董裔、贾贞等人。

兼领节镇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即后周太祖。郭崇威为避郭威之名讳,而改名郭崇。旋即升领武定军(治洋州,今陕西洋县)节度使、检校太傅,仍典理禁军;又任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

广顺二年(952年)七月,太祖重新升陈州(今河南淮阳)为节镇,设置镇安军,改命郭崇为节度使,仍掌禁军。次年(953年)二月,加检校太尉。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亲自郊祀圜丘,调郭崇为镇宁军(治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南)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随后太祖病重,催促郭崇返回镇所。同月,太祖驾崩,其养子柴荣登基为帝,即后周世宗。

南征北伐

世宗即位之初,北汉联合辽朝南侵潞州,郭崇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阻拦辽军南下。柴荣亲自出征后,他又为符彦卿副将任行营都部署。后周军班师后,加官兼侍中。不久后改为真定尹、成德军(治今河北正定)节度使。

显德四年(957年),辽朝趁柴荣第二次亲征淮南之机,派出一万多骑兵劫掠边境。柴荣闻讯,命镇宁军节度使张永德领兵北上抵御。郭崇率军反击,攻下束城县(治今河北束城。此据《辽史》,《宋史》误作束鹿县),斩首数百级,俘获颇多。

显德五年(958年),郭崇在“天清节”(柴荣生辰)时入京朝见,并上表辞官。柴荣不允,赏赐他袭衣、金带、器币及鞍勒马,遣返镇所。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燕云地区,途经静安军时,郭崇前来朝见。同年,柴荣病逝,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郭崇获加官检校太师。

入宋及逝世

北宋建立后,郭崇加兼中书令,旋即入朝觐见。当时宋太祖赵匡胤改调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出镇平卢军,李重进抗命叛乱,于是让郭崇改镇平卢军。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太祖闻讯后震惊哀伤,追赠他为太师。

郭崇的孙女郭氏(即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至天圣三年(1025年),郭崇被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天圣六年(1028年),再追封为英国公。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