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绰罗斯·脱欢

绰罗斯·脱欢(明代瓦剌贵族首领)

绰罗斯·脱欢
绰罗斯·脱欢(?—1439年),又译脱懽、托欢。明代瓦剌贵族首领。顺宁王马哈木之子,额勒伯克汗外孙。据《蒙古源流》等记载,原名巴噶木(一说此为其父名)。因被东蒙古阿鲁台太师俘为家奴,覆于玺下,故名“脱欢”(锅之意)。后由其母萨穆尔公主求情,获释,返回瓦剌。永乐十六年(1418),袭父爵为顺宁王。渐兼并贤义王捏烈忽、安乐王把秃孛罗属众,统一瓦剌诸部。屡败亦力把里歪思汗,并收服乞儿吉思,连结哈密及女真、兀良哈诸部。宣德九年(1434),袭杀阿鲁台,悉收其部。基于当时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内部局势不够稳固,迎立成吉思汗后裔脱脱不花,并以女嫁之,自称太师(或丞相),居漠北掌实权。继征服开平以北的哈喇沁等部,进一步控制东蒙古。其人马逐渐深入漠南北部哈喇莽来(即广武镇,今二连浩特北)和沙净州(沙井和净州,今呼和浩特北)一带。正统三年(1438),与脱脱不花共同率军讨阿鲁台所立阿岱汗及其丞相朵儿只伯,占领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与明廷关系甚密,部属屡受封爵,并通过朝贡和大同马市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交流。一说为东蒙古正统势力遣人刺杀。

  • 别名脱懽、托欢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瓦剌
  • 出生地漠北
  • 逝世日期1439年
  • 本名绰罗斯·脱欢

承袭父位

马哈木死后,脱欢承袭父位,并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获得明成祖册封为顺宁王。当时,整个瓦剌在与蒙古本部(鞑靼)阿鲁台争霸的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永乐十七至十九年(1419年至1421年)之交,瓦剌两次为阿鲁台所败。但是脱欢清楚,明朝不会容忍阿鲁台称霸的局面出现,因而竭诚向明朝表示友好。明成祖晚年三次北征,真正得益者是瓦剌脱欢。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夏,脱欢利用明朝的攻势,出兵东蒙古,大败阿鲁台,“掠其人口马驼羊殆尽”,自此威望大增。

兼并政敌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初,脱欢第一次同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孛罗等人一起向明朝政府称臣和选派使者驻扎北京城。但脱欢怕太平和土尔扈特部落对明政府真正的忠顺,在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农历七月将太平杀害。土尔扈特部落随即人马溃散。把秃孛罗失去控制全蒙古的靠山,也在同年底被脱欢杀害。

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政府为了用土尔扈特部落钳制脱欢,封太平之子捏烈忽袭爵为贤义王。为此脱欢大为不满,随即派兵征服了土尔扈特部落,并让土尔扈特部落作为他的附属部落,随绰罗斯部落东征西杀。当时明宣宗无意出兵,故而也听之任之。

统一蒙古

由于“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故脱欢抓住机会,统一蒙古,于宣德六年(1431年)脱欢重创鞑靼的阿鲁台。另一方面,脱欢想自立为汗,部众认为不行(因为他并非黄金家族),乃拥立脱脱不花为汗,并以之前所吞并的阿鲁台的鞑靼部众交给他,自封为太师,掌握实权。其后在脱脱不花的旗号下,于宣德九年(1434年)攻杀阿鲁台,正统三年(1438年)攻杀阿台汗,统一全蒙古。

无望而终

此时,这位绰罗斯部落的脱欢太师既有土尔扈特部落作为统治的支柱,又有卫拉特联盟尊其为太师,可谓权倾一时,在蒙古诸部落中被誉为“以苍劲的雄鹰为翅膀驾乘着战车旋转在战场,箭法神奇,胆略过人,生来勇猛的君王,居住着大山一样的帐房。”但因脱欢不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在死守正统的十五世纪蒙古,要想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只能是梦想。正统四年(1439年),位高权重而野心难以实现的脱欢带着遗憾去世了。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