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父位
马哈木死后,脱欢承袭父位,并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获得明成祖册封为顺宁王。当时,整个瓦剌在与蒙古本部(鞑靼)阿鲁台争霸的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永乐十七至十九年(1419年至1421年)之交,瓦剌两次为阿鲁台所败。但是脱欢清楚,明朝不会容忍阿鲁台称霸的局面出现,因而竭诚向明朝表示友好。明成祖晚年三次北征,真正得益者是瓦剌脱欢。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夏,脱欢利用明朝的攻势,出兵东蒙古,大败阿鲁台,“掠其人口马驼羊殆尽”,自此威望大增。
兼并政敌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初,脱欢第一次同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孛罗等人一起向明朝政府称臣和选派使者驻扎北京城。但脱欢怕太平和土尔扈特部落对明政府真正的忠顺,在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农历七月将太平杀害。土尔扈特部落随即人马溃散。把秃孛罗失去控制全蒙古的靠山,也在同年底被脱欢杀害。
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政府为了用土尔扈特部落钳制脱欢,封太平之子捏烈忽袭爵为贤义王。为此脱欢大为不满,随即派兵征服了土尔扈特部落,并让土尔扈特部落作为他的附属部落,随绰罗斯部落东征西杀。当时明宣宗无意出兵,故而也听之任之。
统一蒙古
由于“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故脱欢抓住机会,统一蒙古,于宣德六年(1431年)脱欢重创鞑靼的阿鲁台。另一方面,脱欢想自立为汗,部众认为不行(因为他并非黄金家族),乃拥立脱脱不花为汗,并以之前所吞并的阿鲁台的鞑靼部众交给他,自封为太师,掌握实权。其后在脱脱不花的旗号下,于宣德九年(1434年)攻杀阿鲁台,正统三年(1438年)攻杀阿台汗,统一全蒙古。
无望而终
此时,这位绰罗斯部落的脱欢太师既有土尔扈特部落作为统治的支柱,又有卫拉特联盟尊其为太师,可谓权倾一时,在蒙古诸部落中被誉为“以苍劲的雄鹰为翅膀驾乘着战车旋转在战场,箭法神奇,胆略过人,生来勇猛的君王,居住着大山一样的帐房。”但因脱欢不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在死守正统的十五世纪蒙古,要想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只能是梦想。正统四年(1439年),位高权重而野心难以实现的脱欢带着遗憾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