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宸濠

朱宸濠

朱宸濠
朱宸濠(1479年-1520年),为初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出生于南昌祖籍安徽凤阳。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袭封宁王。 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 本名朱宸濠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出生时间1479年
  • 去世时间1520年
  • 主要成就宸濠之乱
  • 职业宁王
  • 祖籍安徽凤阳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巩固朱明王朝的统治,大封子弟,分藩就国。按照明代的分封制,皇子封为亲王,岁禄万石。王府置官属,办理各项事务,冠冕服饰,车旗邸第,仅次于皇帝。这批藩王,虽“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但他们地位极为尊贵,在亲王面前,“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诸王在封地,没有治民之责,却有统兵之权。各王府都配有护卫3000至近2万人。当地驻军调动,还须有亲王令旨。藩王实际是皇帝监控地方军权的代表人物,而每一个王国则成了一个军事中心。

宁王是朱元璋的第17子朱权的玄孙。第一代宁王朱权,因为他以优秀的野战指挥官而闻名,得到了大宁的封地,这是北京以北草原地带的一个军事上的重要前哨基地。但是在1399—1402年的内战中,他被这场冲突的胜利者永乐皇帝迁移到了北京,永乐皇帝怀疑这位亲王对他的事业的忠诚,把他原来的封地赐给了三个蒙古王(兀良哈部族的首领们),他稍后又被重新安置在江西省。天顺统治时期,(1457—1464年)在位的宁王牵连进一桩谋反案以后,被褫夺了维持一支卫队的权利,而且后来再也没有恢复。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这个明史上有名的腐朽荒唐的皇帝有两大缺陷:“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轻其身。”其结果是政事不问,大权旁落于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手中;重用富于勇力的流氓式人物江彬,在其怂恿下,到处巡游,进行儿戏式的出巡、征讨,致使朝政极端腐败,为宁王朱宸濠反叛朝廷、窥觊帝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宁夏寘鐇之乱,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宁王朱宸濠的起兵反叛。为反对刘瑾的专权,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宁夏安化王朱寘鐇率兵发动叛乱,斩杀了刘瑾派往宁夏以“清理屯田”为名进行搜刮的大理寺少卿周东等人,这次叛乱从举事到失败,前后虽只历经35天,但它却直接导致了刘瑾的倒台、丧生,这无疑给不满武宗统治的朱宸濠作出了示范。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