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程网首页
您好,亲爱的缘友!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
0
全部订单
0
未付款订单
0
未测试订单
0
已完成订单
0
我的动态
0
系统消息
0
个人中心
我的资料
我的汉币
我的汉点
关注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我要投稿
下载APP
手机汉程
中国历史
全部
全部
康熙字典
古诗词
黄历
五行穿衣
号码测试
星座运程
吉祥物
首页
国学
民俗
历史
汉语
文学
艺术
哲学
体育
历法
语录
典籍
文库
专题
国学答题
非遗
心理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
隋朝
唐朝...
展开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全部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臣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
展开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相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名旦
楷书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更多人物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展开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历史朝代
历史人物
历史题库
历史答题
上下五千年
历史上的今天
朝代顺序表
当前位置:
汉程网
>
历史
>
历史事件
>
孔子其人
孔子其人
据传由其父与母亲颜氏野合而生,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母亲带回娘家,迁居阙里。孔子十六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受到当地贵族社会的排挤。与此同时,孔子开办私学,弟子先后达3000多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他的儒学思想,不但为世界人民所尊崇,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象征。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仍然是世界思想史上一颗瑰丽的明珠。
事件相关
详
情
内
容
早年孔子
孔子(前552~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周灵王二十一年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生父叔梁纥。据传由其父与母亲颜氏野合而生,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母亲带回娘家,迁居阙里。孔子十六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受到当地贵族社会的排挤。困苦的境遇激励孔子奋发向上。他一面谋生,一面刻苦自学。他困知勉行,不耻下问,谦恭知礼,处世深沉。于是,很快在祔上,包括在贵族中间获得了声誉。二十岁以后,他曾经当过季氏的“季吏”,负责管理仓库,又当过乘田,负责管理牛羊,干得都很出色。
孔子赴齐,三月不知肉味
周敬王三年(前517),孔子赴齐国,成为高昭子的家臣,并拜见齐景公。孔子与齐太师谈论乐,学《韶乐》,欣赏音乐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道,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称善。后来,景公又问这一问题,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大悦。孔子的出现是时代的象征,他将以同族结合为基础的礼乐转换为较具普遍社会性的礼乐——社会制度,进而提出“仁”,做为礼乐实现之目标。“仁”一方面是指个人的人格,个人人格没有贫富贵贱之别;另一方面则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以彼此承认对方的人格为要。要实现“仁”,必须靠教育和教养;而礼乐则是实现“仁”的手段,因此要从礼乐的学习与研究着手。孔子以身作则,从事教育工作,所收学生不限阶级,诚可谓“有教无类”,其精神是可佩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孔子闻韶不知肉味的故事体现了当时音乐艺术和音乐欣赏的水平,文人和士大夫把音乐修养作为教养的一部分,孔子还由此引申观念。
孔子仕鲁,周游列国
鲁定公八年(前502),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在费(今山东费县西北)反叛季氏,派人召孔子,孔子准备应召,然而弟子子路劝阻了孔子。名声在外的孔子,终被鲁定公所用,先任孔子为中都主管,为时不过一年,政绩显著,四方效仿,遂被升迁为司空,后又升迁为大司寇。孔子前半生用心于政治,力图复礼,在为鲁国任用的一段时间里曾全力施展其抱负和才能,在司法、教育和打击三桓势力上作过不少努力,虽然见效不大,但也显示了他的政治见解。后因与鲁国君臣政见不合,孔子于55岁时离鲁,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阶段。但他周游了14年,先后到了卫、陈、曹、宋、郑、蔡六个诸侯国,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任用他推行“仁政德治”主张的理想国君。
孔子归鲁,开始著述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孔子应鲁大夫季康之召,返回鲁国。孔子虽满怀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的政治抱负,然而终不获见用。孔子初归鲁时,鲁哀公、季康曾先后问政于孔子,但终究没有重新起用他。孔子眼见自己的政治理想无以施展,于是转而致力于讲学与著述,以求得自己的理想、思想、学识流播于后世。孔子有感于当时周室衰微、礼乐皆废,说“为国以礼”,又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指周礼,包括奴隶制的等级世袭制度、道德标准和仪节。孔子又强调“礼”必须以“仁”的思想感情为基础,“仁”与“礼”相辅相成。孔子又相当重视“乐”的陶冶情感作用,乐指音乐,因“诗”为歌词,合而言之,“乐”也包涵诗。孔子主张“礼”以修外,“乐”以修内。以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从西周开始至春秋中期,传下古诗3000篇,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义者,删定为305篇,并分为“风”、“雅”、“颂”三类,即流传下来的《诗经》。孔子说“诗”的作用有四:激发道德情感;观察风俗盛衰;增进相互情谊;批评政治得失。与此同时,孔子开办私学,弟子先后达3000多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
孔子逝世
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四月十一日,孔子逝世,卒年73岁。鲁哀公作诔文悼念孔子,开后世诔文之先河。孔子的门徒服丧三年,而子贡则在墓冢旁建房而居,六年之后才离去。因为孔子弟子及鲁国人在孔子墓附近聚居,所以墓地一带就叫孔里。孔子晚年自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闭门治学,潜心研究礼义。他与弟子整理古籍,评论时事人物。传说他作《书传》、《礼传》、为《易》、作《彖辞》、《象辞》、《系辞》、《序卦》、《说卦》、《杂卦》、《文言》,人称《十翼》;删减《诗》三千多篇为305篇;整理《春秋》,使文辞简约而内寓褒贬;正乐,成六艺以备王道。孔子的主张虽然不被当时的君主所采用,影响却很是深远。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人,正是他,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的序幕。他以道德作为政治、行为的规范,从个人角度规范了仁、义、忠、信,完善了春秋道德思想,他的大同精神、日新精神和存而不问但求进取的精神成为了战国文明的主导精神。他一生跨越了“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境界。他的儒学思想,不但为世界人民所尊崇,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象征。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仍然是世界思想史上一颗瑰丽的明珠。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朝代导航
更多>>
东周简史
东周君主
东周人物
东周事件
东周话题
东周都城
东周地图
东周地名
东周政治
东周经济
东周文化
东周军事
东周历史
东周典故
东周服饰
相关事件
更多>>
楚辞
负荆请罪
华阳之战
远交近攻
鄢郢之战
陉城之战
战国四公子
都江堰
西周公国
相关人物
更多>>
鲁襄公
郑襄公
公孙兹
公子柔
姬叔刘
季子
齐后庄公
郭偃
孟任
屈平
卫公子郢
己庚舆
孟懿子
姬叔
姬佗
邹衍
孟文伯
姬寿
夏姬
魏桓子
邓析
干将
逼姞
秦出公
姬段
郑严祖
公孙敖
赵奢
申党
弄玉
最新文章
更多>>
· 春秋战国不乏黑科技,墨子、鲁班都发明过什么?
· 秦穆公帮晋文公夺位,为何短短几年,秦晋两国就反目成仇?
· 破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术
· 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
· 春秋战国改革者都惨死 死的最惨的并不是商鞅
· 秦朝军队没有军饷,靠什么横扫六国,统一天下?这个制度功不可没!
· “春秋战国”说法是从何而来?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 为什么说诸侯国君有妹妹者就能得天下?
· 为什么春秋战国晚期的诸侯国都普遍的看不起秦国呢
· 和氏璧和传国玉玺到底有什么关联_传国玉玺难道就是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