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陈确

陈确(明末清初思想家)

陈确
陈确(1604年11月27日—1677年8月22日),明末清初思想家,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浙江海宁新仓(今海宁朝阳乡)人,曾受业于江南名儒刘宗周。他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思想家,公开站出来否定《大学》,怀疑《中庸》,同官方所倡导的宋明理学唱反调,还从实际出发,反对鬼神迷信和节烈、厚葬。这些举动招来的是非难与攻击,但他没有折服,晚年得“风疾”,病困十余年而卒。主要著作有《大学辨》、《瞽言》、《葬书》等,过去在社会中流传很少。性理哲学思想是其思想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分。

  • 本名陈确
  • 别名初名道永,字非玄
  • 非玄,乾初
  •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浙江海宁新仓(今海宁朝阳乡)
  • 出生日期1604年11月27日
  • 逝世日期1677年8月22日
  • 主要作品《大学辨》、《瞽言》、《葬书》等
  • 属相

陈确年少以孝友著称,长大以文学驰名。并精书法,善琴、箫。40岁时与黄宗羲、祝渊同受业于刘宗周。明亡后,刘宗周绝食死,陈确继刘之志,隐居乡里20年,足不出户,潜心著述。晚年得风湿症,生活极为贫困,仍写作不辍。

在民族气节上以刘宗周为榜样,在哲学思想上却坚持反对宋明理学和佛学,与老师大相径庭。认为理学奉为经典的《大学》并非圣贤之书,提出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观点。如批判《大学》中“知止于至善”之说,认为“道无尽,知亦无尽”,“今日有今日之至善,明日有明日之至善”,根本没有绝对不变的“至善”标准。肯定人性善恶取决于后天的实践,与理学家的先天说相对立。主张“气”、“才”、“性”三者不能分立。批判朱熹“存天理,去人欲”的禁欲说教,认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则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并抨击佛教,指出所谓“度尽众生”,实质上是要“灭绝众生”。

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及诗文集等。其著述很少刊行,一部分借《南雷文集》才得以保存下来。1962年出版有《陈确集》。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