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余叔岩

余叔岩(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

余叔岩
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京剧演员,工老生。余叔岩9岁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1908年,因倒仓辞班。1913年,任李直绳宅堂会提调,并演唱了京剧剧目《空城计》。1915年,拜谭鑫培为师。1918年10月17日,在北平吉祥园正式重返舞台,演出了剧目《盗宗卷》。1919年,正式加入喜群社。1920年2月,与杨小楼合组中兴社,两人开始合作演出。1925年1月14日,与杨小楼合作组成双胜社。1928年11月21日,在演完《失空斩》后散班,不再演营业戏。1931年5月,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1937年1月,参加吴幼权家堂会,演出了剧目《李陵碑》。1943年5月19日,余叔岩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对谭派艺术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 本名余叔岩
  • 民族汉族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90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43年5月19日
  • 代表作品搜孤救孤、战太平、空城计等
  • 职业演员
  • 别名余第祺(谱名)、小小余三胜(艺名)
  • 籍贯湖北省罗田县
  • 字号小云
  • 行当京剧老生

余叔岩舞台照、练功照(6张)余叔岩出生于梨园世家,幼承家学,习文武老生。9岁,从武生姚增禄习艺,学得《乾元山》《探庄》等戏,奠定基础;同年,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11岁,从吴连奎学老生戏。

1904年,在Beka公司灌录了唱片《打渔杀家》《空城计》等。1907年秋,余叔岩与第一次北上在天津献艺的周信芳同台演出。

1908年,余叔岩因倒仓,嗓音不能恢复,在天津辞班回京。得其岳父陈德霖之助,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身段,向姚增禄学昆曲;同时向陈彦衡、爱新觉罗·溥侗(红豆馆主)、王君直等人学谭派唱腔。在此期间他用心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凡与谭氏合作过的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他都一一虚心请教,技艺大进。

1913年,李直绳(李准)宅举办堂会,余叔岩任提调,并演唱了京剧剧目《空城计》。1914年,春阳友会票房成立,不久,余叔岩即加入春阳友会,与樊棣生、世哲生、铁林甫等切磋技艺。

1915年,加入梅兰芳班社;同年,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

1917年8月,北平第一舞台开演京兆水灾义务戏,余叔岩分别演出了《打棍出箱》《阳平关》和《宁武关》。

余叔岩1918年,嗓音恢复后以余叔岩之名加入梅兰芳挂头牌的裕群社;同年2月,余叔岩参加春节总统府堂会,与陈德霖、梅兰芳合演了剧目《珠帘寨》;10月17日,余叔岩在北平吉祥园正式重返舞台,演出了剧目《盗宗卷》;10月19日,与梅兰芳合演了剧目《游龙戏凤》。

1919年,余叔岩正式加入喜群社;同年4月,参加梅兰芳祖母八十寿辰堂会,余叔岩演唱了剧目《艳阳楼》,他在剧中反串高登;9月,余叔岩在正乙祠为母亲六十华诞办堂会;11月,与梅兰芳、杨小楼等在武汉合记大舞台轮番献艺,余叔岩演出了38天,剧目有《琼林宴》《卖马》《八大锤》等28出。

1920年2月,余叔岩与杨小楼合组中兴社,两人开始合作演出;11月28日,因华北大旱,大量灾民拥入武汉。汉口红十字会邀请余叔岩义演募捐以救济灾民,余叔岩先后演唱了剧目《琼林宴》《击鼓骂曹》《当锏卖马》和《托兆碰碑》(双岀)。

1921年,余叔岩在百代公司灌录了六张半唱片,唱片内容包括:《捉放曹(行路)》《打棍出箱(闹府)》《四郎探母(见娘、哭堂)》《上天台》《战樊城》《卖马耍锏》《法场换子》《一捧雪》《八大锤》《桑园寄子》。

1922年12月1日,退位的清帝溥仪大婚,在漱芳斋戏台听戏,余叔岩受邀参加演出;12月17日,应天津南善堂的邀请,余叔岩与梅兰芳、杨小楼等在天福舞台演连演3天义务戏,当天余叔岩与钱金福、鲍吉祥、慈瑞泉合演了剧目《定军山》;12月18日,与杨小楼合演了剧目《八大锤》;12月18日,演唱了剧目《打棍出箱》。

1923年8月22日,敬懿皇贵太妃过生日,在漱芳斋戏台演了两天的戏祝寿。余叔岩等都应邀入宫,演唱了京剧剧目《定军山》。

余叔岩1924年初,参加北平第一舞台组织筹款赈济京剧界苦同行的例行义务戏,余叔岩演出了剧目《打渔杀家》。

1925年1月14日,与杨小楼合作组成双胜社;3月,应邀参加张作霖寿诞堂会,余叔岩演唱了剧目《击鼓骂曹》;同年,在高亭公司灌录了六张唱片,唱片内容包括:《打侄上坟(西皮三眼)》《搜孤救孤》《珠帘寨》《八大锤(断臂)》《战太平》《乌盆记》《空城计》《李陵碑》《洪羊洞》《鱼肠剑》。

1926年10月2日,应天津南善堂的邀请,到天津出演3天义务戏,当天余叔岩与王幼卿合演了剧目《南天门代走雪山》;10月3日,与王幼卿、钱金福、王长林合演了剧目《打渔杀家》;10月4日,与与梅兰芳、杨小楼、龚云甫等合演了剧目《回荆州》,又应观众邀请,与梅兰芳加演了剧目《游龙戏凤》。

1927年,参加杨悟山家堂会,余叔岩演出了剧目《打金砖》,又与尚小云合演了剧目《打渔杀家》。

1928年1月,参加第一舞台组织的例行义务戏,与程砚秋合演了剧目《武家坡》;11月21日,余叔岩在演完《失空斩》后,由于身体多病而散班,除义务、堂会戏外,不再演营业戏。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

1929年4月,参加第一舞台山西赈务会筹款义演,与梅兰芳合演了剧目《游龙戏凤》,并反串了剧目《𧈢蜡庙》。

1931年,参加第一舞台为江西水灾举办筹款赈灾义务戏;同年2月,与张伯驹联合署名出版戏曲研究著作《近代剧韵》;5月,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

1932年7月4日,余叔岩在北平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讲演,从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张的京剧老生演唱法则,并写出了京剧胡琴《老八板》文章,发表在《国剧画报》第13期上;同年,余叔岩在长城公司灌录了四张唱片,内容包括:《失街亭》《捉放宿店》《乌龙院》《打鱼杀家》《打严嵩》《摘缨会》。

1934年10月31日,在开明戏院参加为湖北赈济水灾的义演,与蒋少奎、王福山、范宝亭等合演了剧目《问樵闹府·打棍出箱》,这是余叔岩最后一次参加公演。

1936年,参加萧振瀛家堂会,余叔岩演出了剧目《盗宗卷》;同年10月10日,参加宋哲元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堂会,余叔岩与程继先、鲍吉祥、王福山等合演了剧目《群英会》。

1937年1月,余叔岩参加吴幼权家堂会,演出了剧目《李陵碑》;2月,参加张伯驹四十岁生日堂会,搭档张伯驹、杨小楼演唱了传统剧目《失空斩》,余叔岩配演王平。

1938年10月19日,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10月21日,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

1940年,余叔岩在国乐公司灌录了两张唱片,唱片内容包括:《沙桥饯别》《伐东吴》《打侄上坟(西皮散板原板)》。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