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张肇西

张肇西(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

张肇西
张肇西,1940年7月出生于广西,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58年,张肇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6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肇西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在粒子物理领域做过许多原创性工作,以Bc介子的研究闻名于世界。

  • 中文名张肇西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广西
  • 出生日期1940年7月
  •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籍贯河北省唐山市
  •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教学职称教授

1940年7月,张肇西出生在广西,随后和家人一起迁居北京,中学就读于北京市第四中学。

张肇西(3张)1958年,张肇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是近代物理所第一届学生。

1963年,张肇西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一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朱洪元研究员的研究生,他学到了影响其一生的研究方法:直接从原始文献出发,基本不借助二手材料。

1965年8月,在时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的组织下,由原子能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四个单位联合组成了“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当时,只有25岁的张肇西也参与其中。

1978年10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1年12月,张肇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7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上,党龄43年的张肇西回顾求学历程、研究方法体会。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