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余三胜

余三胜(中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

余三胜
余三胜,1802年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七娘山村(一说安徽潜山人),为京剧鼻祖,是京剧创始人之一。余三胜一生坎坷,在对戏曲艺术的不懈追求中,他成功地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了皮簧唱腔,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罗田县城,有余三胜大道;在七娘山,有余三胜纪念馆,余三胜祖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九资镇,有梅葆玖先生亲笔题名的余三胜文化广场、余三胜雕像,长篇叙事诗配合着简笔壁画,述说着余三胜的进取人生,还有余三胜茶楼、余三胜剧院等多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 本名余三胜
  • 民族汉族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湖北省罗田县
  • 代表作品定军山、《秦琼卖马》
  • 职业京剧演员

从《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和1920年《潜山县志》第五卷中收录的《潜山义园记》可知,清咸丰七年(1857 年)春,旅居北京的潜山人陈盛江和周瀛等号召潜山同乡在北京右安门买地设置“潜山义园”,余三胜名列“潜山义园”的“首事”(主持者)之一,与程长庚并列。《潜山义园记》中记载道:“……潜为安庆属邑,地瘠多山,民每轻去其乡,佣贩自给。近年故乡兵火,避地北来者尤众,奔走衣食,谋生不遂,往往客死,无过而问者。……使天下之游斯土者皆如二君之用心,将无邑不有义园,俾死有所归,游魂无馁,岂不足以劝将来、厚风俗哉。故乐为之记。”可以看出,设置“潜山义园”的主要目的是安葬客死北京的潜山籍人士,“潜山义园”是《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中记载的用县名命名的义园。民国《潜山县志》还记录了民国八年(1919年)由安徽潜山会馆董事刘宗炎和副董事徐道傳等签署的《潜山义园地新契》。程长庚和余三胜等旅居北京的皖籍艺人参与“潜山义园”购置并被推为首事一事,是他们本人以实际行动对自己籍贯的证明。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