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杨幺

杨幺(南宋义军首领)

杨幺
杨幺(1108-1135),又作杨么(yāo同“幺”),南宋义军首领。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祝家岗(今新兴乡)人。出生雇工,幼时读私塾2年,辍学后在商船上佣工糊口。南宋初,钟相起事,杨幺为首领之一。钟相死后,他与夏诚、黄佐、周伦、杨钦等率其中余部,利用河湖港汊,设立营寨,坚持战斗。后战败身死。《后水浒传》一书当中说他是宋江转世。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从钟相起义,因其在义军诸首领中年龄最幼,土语谓幼为幺,故呼杨幺。

三月,钟相牺牲。杨幺联络龙阳之夏诚、杨钦、杨广及慈利陈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阳英宣等数十名首领,继举义旗,集结8万起义将士,伐木为船,垒土成寨,坚持战斗。沿湖一带,寨栅林立,风帆栉次,农民军声威复振。

是年6月,南宋王朝委程昌寓为鼎、澧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府,镇压杨幺起义军,被截击,仅以身免。绍兴元年(1131)正月,义军再败程昌寓,缴获官军车船及督料匠手高宣,并为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车船。战船高两三层楼,可容纳近千人。舱内装车轮,踏车击水,往来飞快。又设拍竿,长10余丈,上放巨石,下安辘轳,顶系绳索,遇敌船近,一拉绳索,便可飞石击船。更添木老鸦、鱼叉、弩拿子等投掷武器和长兵器,使官船无法接近。农民军踏动车船沿湖作战,势力伸向环湖各州县,南宋朝廷更加惶恐。

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启用李纲为帅,四路合击杨幺。为适应斗争需要,杨幺于次年4月,由洞庭湖区各县起义军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立钟相少子子仪为太子,封黄诚为军师、左仆射,杨钦为军马太尉。设总寨于宝台山(今围堤湖乡宝台村),关口要隘分置水寨70余个,李纲的“四路围剿”被粉碎。宋高宗改派龙图阁直学士折彦质及荆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镇压,均遭失败。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义区范围日益扩大,杨幺执行钟相“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发展生产,深受百姓拥戴。势力东越岳阳,西至鼎澧(今常、澧一带),北抵公安,南至长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区7州19县,拥众20万。南宋、伪齐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杨幺斩首沉江。

绍兴五年(1135)2月,宋高宗以右仆射张浚为监军,从抗金前线调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置使,发起对义军的第七次“围剿”。岳飞引诱黄诚、杨钦等投宋,并用杨钦之计,掘闸放水,伐木塞港,以杂草漂浮水面。义军车船失去战斗力。6月11日,宝台山总寨被攻破,杨幺拒不降宋,泅水突围,于天鹅凼(今围堤湖乡境内)为牛皋所获,英勇就义。

杨幺死后,他的事迹在汉寿和洞庭湖区广为流传,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古典文学《说岳传》、《后水浒传》等都有杨幺的故事。 

立稳脚跟后,杨幺和钟相之子钟子仪等领导层渐渐背叛“等贵贱,均贫富”的宗旨,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连睡觉的床都要金玉镶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却困苦潦倒,以致于岳飞一来争相投附。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民不聊生,直到岳飞平定杨幺军后才渐渐恢复元气。
  除此之外,知州刘愿得到被杨幺俘虏后设法逃回的宋军报告,得知杨幺已经与伪齐联盟,相约来年秋一起攻宋,此外尚有诸多证据指向双方勾结图谋倾覆南宋,杨幺已经成为“金兵,伪齐”之外的第三大祸患。南宋朝廷在屡次进攻失败之后,于1135年,派岳飞军队剿灭杨幺。岳飞根据杨幺不得人心的特点,采用困抚结合的方法,旬日之间,杨幺军将士争相归服,杨幺遂成擒。自此,南宋对抗金兵侵略中最大的内患被消除。

《钟相杨幺佚事》中的杨幺事迹

“杨幺,名太,世居龙阳,里人以其居季,呼之为幺。其父佣于富室高翁,胼手胝足,肆力西畴,十余年不少懈。高翁为娶娄人女,筑茅舍居焉。高翁死,乃助人操舟,载货物往来洞庭,客以其谨愿,且执役勤,多投之钱。逾数岁,辞去,佃种富室田。

幺幼颍悟,里有老懦,为童子师。幺从之受学,阅二载,贫不能继,乃随其父于舟,任浣涤以糊口。尝闻贾客恣谈宋江啸聚水泊,官军莫敢近,然其后受抚,则鲜善终者,辄为叹息。

杨幺既入法,钟相甚倚重之,尝谓左右曰;“杨幺有肠略,堪任繁剧,他日继我志者,必此子夜。

孔彦舟既败,乃遗士卒诣钟相,佯为入法者,相喜而纳之。杨幺谏曰:“我观来者,衣蓝缕,献谀词,殆非善类,愿大王察之。”相曰:“入法皆为兄弟,毋相猜嫌,苟萌恶念,神必殛之。汝何疑焉。”杨幺曰:“苟奸细入,虽悔何及。”

孔彦舟破钟相,杨幺见钟子匿山径,乃负之而遁,间道至龙阳,谋复起焉。

杨幺召周伦、夏诚谋再起,台父老于庭,杨幺缕述往事,语讫而泣,父老惨然。有高叟者,作而言曰:“王爷为孔贼所赚,师衄身陨,此不共载天之仇,苟不为之复仇,非丈夫也。吾老矣,不任执干戈以杀贼,愿以吾子效驰驱。”其子病癞,顶秃,人皆呼为高癞子,然性悍梗,体貌勍勍,多有见而惮之者。高癞子前席眴众曰:“愿奉李杨将军为帅,兴兵诛暴乱,有持两端者,斩。”父老称善,乃推杨幺为帅。”

“李成命辩士说杨幺,协力略地, 以倾宋室。杨幺骂曰:“吾之所以倔起于阡陌,盖欲内涤瑕秽,外歼丑虏,此心耿耿,神人共知。李成逆赋,屈膝虏延,虔刘蒸民,吾切齿久矣!汝速归,毋污吾刃。””

下沚江之战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元年(1130—1131年),在杨幺起义作战中,南宋水军进攻洞庭义军,于下沚江(今湖南汉寿东北)被杨幺义军击败的水上作战。

四年春,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幺、夏诚、周伦等聚众数十万,退据龙阳(今湖南汉寿),于洞庭港汊交错、险峻岛屿中创建水寨,据陆向水,维舟岸侧,严密设防,继续与官府抗衡。鼎澧镇抚使兼知鼎州程昌寓率军进剿,于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被杨幺水寨义军击败后,焦燥不安,偶得水手木匠高宣献车船(以脚踏木制机轮为动力的大型战船)图样,遂令按图打造。同时招充水军,召募辰、沅、靖(今湖南沅陵、芷江、靖县)等州洞丁刀弩手,合为一军,专习水战,欲报鼎口之辱。绍兴元年,程昌寓率领新造车船及海鳅船队径攻下沚江夏诚水寨。夏诚寨位于下沚江口,唯西南面临陆,其余皆环水,寨内重城重壕,寨外设陷马坑,义军有备,严守以待。程昌寓不顾下沚江窄狭,江水涨落不定,急欲炫耀车船威力,督军疾进。及至寨前,夏诚大开寨门,官军莫测,惧而不敢入攻。寻值阴雨,众兵淹没泥淖数日,俟至天晴,人马已疲。程昌寓欲撤军,奈下沚江水渐落,沚江口滩浅,车船不能出,遭义军奋力冲杀,大败。程昌寓仅乘海鳅船逃脱,车船及水手木匠高宣被义军缴获。自此,各寨义军利用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澧州(今湖南澧县)、钦山、药山、夹山盛产的松杉樟楠等木材,改制创新十余种车楼大船,以轻便海鳅船配合,出没于洞庭湖区,屡败宋军,取得水战优势。

阳武口之战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在杨幺起义作战中,宋军围剿洞庭湖义军,于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被杨幺义军击败的著名水上作战。

绍兴元年,湖南义军首领杨幺、夏诚等于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下江口(今湖南汉寿东北)击败知鼎州程昌寓进剿后,继领数十万义军环洞庭湖域分据水寨数十处,备就车船、海鳅船数百只,兵农相兼,陆耕水战。逾年,田蚕兴旺,实力倍增。三年四月,杨幺自号大圣天王,立钟相少子钟子义为太子,重建楚政权,控制北及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西至鼎澧(今湖南常德、澧县)、东达岳州(今湖南岳阳)、南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地域,与官府抗衡。南宋王朝惊恐不安,视义军为腹心大患,遂遣军往讨。六月,命王躞为荆南、潭鼎澧岳置制使,统领所部3万禁兵及御前统制崔增、神武后军统制高进部5000人;调韩世忠等部舟船500只、携5月粮从行,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所部战船数百、兵万余,前往镇压。十月,王躞率水军至岳州,自水路下游进兵;遣统制官右世达率2000兵趋鼎州,会程昌寓于上游,企图两面夹击。二十九日,王躞率军出击,与杨幺车船水军短兵激战,舟船矮小不敌车船,乃败退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后自率神武前军万余人,陆行趋鼎州,转从上游进剿,并留崔增、吴全等设伏岳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处,令以待候上游逼逐,拦截掩杀溃退义军。杨幺察其谋,将计就计,预先将上游诸寨民众、牲畜转移至酉港(今湖南汉寿东北酉港镇)隐蔽;以部分水军牵制上游宋军,遣数千人潜乘车船数只,偃旗息鼓,放流东下,诱歼下游宋军。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万步骑及鼎州水军,出下让江口,水陆并进,对沿湖义军水寨逐个围剿,所至皆为空寨。时崔增、吴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见湖中飘流数只车船,料为义军溃败,即率所部乘舟船数百,争相入湖,蜂踊而进。将至阳武口,水面宽阔,义军突然擂鼓呐喊,踏车回旋,横冲直撞,将宋军舟船全部撞沉,尽歼崔增、吴全及属下万余人。旋班师酉港,集中车船水军再败王躞等军。

此战,杨幺巧施疑兵,利用车船水上优势,大获胜捷,成为义军击败官军的一次著名的水上战役。

社木寨之战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正月至八月,在钟相、杨么起义作战中,杨么义军在鼎州(今湖南常德),全歼南宋社木寨(今湖南常德东)守军的反击战。

三年,南宋荆南、潭鼎澧岳制置使王躞率诸军出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会知鼎州程昌寓所部,入洞庭湖围剿杨么义军,于下游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败绩后,王躞自还鄂州,留统制官王渥、赵兴等四军,转隶程昌寓节制,移驻上让江口(沅水支流,今湖南汉寿境)。未几,义军乘胜集8只车船,满载精锐铁甲士卒出酉港(今湖南汉寿东北酉港镇)进击上游宋军。双方交战于金风口,宋军溃逃。程昌寓恐义军攻鼎州,即于德山沅水对岸、社木寨、船场寨,各遣兵500人戍守。四年正月初七,程昌寓遣统制官杜湛,会王渥、赵兴共率兵出战。初九,攻克皮真寨,俘义军陈钦等80余人,夺船30只,遂以小胜招安各寨义军。六月,王躞自鄂州再至鼎州,闻义军拒绝招安,复遣军进剿。七月,义军反击攻鼎州。时江水暴涨,社木寨地势低平,水满寨中,冲断新陂桥,守寨宋军无船转移被困。义军首领杨钦率车船水军径入其寨猛攻,杀守将许筌。守寨官兵五六百人疲弊无援,被歼殆尽。八月,王躞败逃,旋南宋廷以其出战无功,屡战屡败,连贬三官,并调动兵力,准备大规模进剿。

洞庭湖之战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至五月,在钟相、杨幺起义作战中,南宋高宗赵构遣岳飞率军入洞庭湖,镇压杨幺义军的水上作战。

建炎末,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幺等率领数十万人占领洞庭湖区,濒湖置寨,据湖为险;兵农相兼,陆耕积粮,打造车船,练兵水战,继续与官府抗衡。绍兴元年至四年,先后在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下沚江口(今湖南汉寿东北)、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抗击官军围剿,屡战获捷。社木寨之战中,以车船水军反攻,尽歼守寨宋军,兵势日盛,使官府惧之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制置使,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率领号称20万大军前往镇压。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张浚布阵:分兵封锁湘阴(今属湖南)、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益阳(今属湖南)、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岳飞率军趋鼎、澧(今湖南常德、澧县),自上游袭取杨幺、夏诚等寨。五月,岳飞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义军龙阳(今湖南汉寿)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3000人及战船出降;寻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义军大部被瓦解,惟杨幺、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义军车船水军,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幺寨。杨幺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至此,钟相、杨幺起义被官军镇压。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带爆发了以杨幺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的人大多数是贫苦渔民,因被官府压迫相聚造反。为准备和官军作持久战,杨幺的母亲招集当地农民,在沅江县黄茅洲东北角上筑了一座城池,非常坚固。城筑成后,众人要取一个名字,杨幺的母亲想,现在是儿子当权,母亲虽参与决策,毕竟是儿子出头的事,于是决定叫子母城。子母城以子在母先,故大小颠倒了。修成后,义军越来越不景气,而官军则越来越多,杨幺兵力不敌官军,决定避实击虚。他派部将张彪去敌人后方。一天,张彪带人马来到沅江与资江相汇处一条小河边,因一时找不到渡船,只好在此扎营,准备第二天设法过河。不想第二天起来一看,这条小河一夜之间干涸,张彪率军顺顺当当过了河。张彪宿营的地方,现在叫“张家寨”,而那条一夜之间干涸的港,现在叫“干溪港”。
  张彪带的人马,后来中了官军的埋伏,一万义兵被困在湖洲的芦苇荡中,被官兵放火烧死。这一万多人殉难的地方,叫作“万子湖”。
  杨幺自带残部,与官兵苦斗,终被官军杀败。他率手下几十个亲兵向西北方向逃跑,刚跑不过几里,后面追兵逼近。他的亲兵手中推着车子,车子装着义军最后一点粮饷。眼看追兵越来越近,只好将手中车子丢弃,丢车的地方,现在叫“车洲”。杨幺最后逃到湘阴西北面的青山,来到一处地方,正要策马过河,问当地渔民,这叫什么地方,渔民回答:“这是犬口”。杨幺一听,知情不妙,因杨与羊谐音,羊入犬口,必死无疑。恰好这时,官军的大将牛皋赶到。杨幺一见,将手中铁叉一抛,拔剑自刎了。
  杨幺抛铁叉的地方,现在叫“铁叉湖”。官军见杨幺已死,就割下他的头颅示众,这头颅在湘阴南湖垸北与益阳交界的资江南岸处挂了三天,故此处地名叫“晒头”,晒与赛同音,现在这里就叫“赛头”了。后来还是杨幺的部下偷了这头颅给埋了,埋头的地方在青山岛下山村,小地名叫“杨幺头”。

杨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为了抗击南宋官军侵犯,创造了一种作战用的车轮船,称为杨幺车船。

杨幺车船不仅船的左右两侧装有能转动的桨轮,船尾也装有桨轮。桨轮的数目有2个到8个,最多的有24个,每个桨轮上装有8个叶片。桨轮与转轴相连。轴上装踏脚板,轴转轮也转,“以轮激水,其行如飞。”使船后退,只要向相近方向踩踏就可以了。为了保护桨轮不受损伤,桨轮外面设有保护板,这样可以避免桨轮碰坏。还由于转轴装在船舱底部,水手又在舱里踩踏,所以车轮战船上的士兵不易被敌人兵器所伤害。

公元1135年,岳飞镇压了太湖起义军,随后宋军按照俘获的车船式样进行扩建和履行,成为宋水军中的重要战舰之一。所造车船的轮数,有四轮、六轮、八轮、二十二轮、二十四轮、三十二轮等多种。这种车船成为当时南宋水军的先进战舰。宋将曾以此舰在采石矶击败了企图渡江南犯的金兵。

以车船作为战舰,沿用了相当长的时期。元末明初,陈友谅同朱元璋在鄱阳湖中决战时,陈友谅水军使用的也是车船,一直到公元1543年,欧洲才出现了能使用的明轮船,它类似于杨幺的车船,但比杨幺车船要晚400多年,这一比较充分显示中国古代船舶的技术水平。及至清朝道光年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也曾使用车船抗击英舰的进犯,英国的侵略军当时还以为是中国人看见其明轮战舰后仿制的,却不知中国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使用了。据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中世纪时期制造的桨轮船估计已达到50马力,航速平均3.5~4.0海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