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八年(1482)四月十八日,生于京邸。自幼颖异不凡,七岁时,塾师授以句读,过目成诵,应对敏捷,动止若成人。师从文坛大师李东阳,为李东阳所器重。
弘治十四年(1501),以父亲谢迁三品考绩恩,入国子监读书。秋,考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
弘治十八年(1505),会试第四名,廷试第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
正德二年(1507),回乡省亲。
正德四年(1509),身为内阁成员的谢迁,上疏请诛奸宦刘瑾,皇上非但不听,还将谢迁罢官遣乡。受父亲牵连,谢丕也被贬斥为民。刘瑾被诛,父子官复原职。父子在家乡,将本来荒芜的山丘之地的一丘、一壑、一石、一草、一木营建成“肥遁”、“嘉遁”两座庄园,“其奇秀与夫烟岚,雪月风云之变,鱼鸟之态,耕牧渔樵之侣,增其美胜,品题嘲弄不一而足”。每日与高人雅士以宴游观赏为乐。谢迁在家乡喜欢接近年轻学子,谢丕更是注意奖掖隽异之才,使他们多有成就。他从事教育比较看重经义治事,有宋湖学风,居乡达十六年之久。
嘉靖帝即位,奉诏征用。
嘉靖三年(1524),恢复编修之职,升俸一级,参与编纂《明武宗实录》。
嘉靖四年(1525),书成,升为左春坊左赞善,赐白金、文绮。八月,与翟銮主考顺天府乡试,所选多为饱学之士。
嘉靖六年(1527),升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兼翰林院侍读。同年,父亲谢迁再度入阁。
嘉靖七年(1528),充经筵日讲官,士林荣之。不久,谢迁乞休,谢丕欲请告扶侍南归,谢迁止之说:“日讲臣子效忠启沃,时也,毋苟旷弗果”。
嘉靖十三年(1534),任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赐云雁袭衣、《四书大全》。
嘉靖十四年(1535),孝静毅皇后梓宫发引,特命捧主。明世宗殿试天下贡士,命谢丕为读卷官。孟冬时,享太庙,特遣行礼,屡赐银币书籍。谢丕以礼侍日讲,未有翰林带衔,会推兵部侍郎李廷相充讲职兼翰林院,谢丕奉内批兼翰林院学士。谢丕每次进讲必“敷陈剀切,仪观详雅。”皇上也格外倾注,由此“宠渥日深”。遣祭先师庙,从幸山陵,赐孔雀袭衣、金带、银瓢诸物。修饬七陵,预建寿宫,命谢丕同大学士顾鼎臣往祭天寿山之神。不久,转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仍掌院事。东宫诞生,遣祭内殿,恩赉有加,荫子入国子监读书,随命充管录累朝宝训实录官,同修《大明会典》,捧孝肃、孝穆、孝惠三后神主奉安陵殿。
嘉靖十六年(1537),丁母忧,遣官谕祭,赐宝镪,给驿归其丧,仍遣官祭葬。服阕,巡按传公具疏荐起,谢丕不应,修谱牒,创宗祠,置义仓、义学,施药饵以拯贫病,造桥梁以济往来乡人,绝意世用。病时,命诸子曰:“吾生荷国恩,已溢涯分,莫可报身后慎,勿乞恤典”。卒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赐祭二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