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以哲

王以哲

王以哲
王以哲(1896—1937),原名蓬峤,字鼎芳,吉林宾县(现属黑龙江)人。王以哲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也是张学良的亲信部属。历任东北陆军步兵第十九师中将师长兼第七旅旅长、六十七军军长等职务。在铲除亲日派“杨常事件”中,王以哲是参与者之一,并领导了“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1936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肤施会谈就是王以哲一手促成的。西安事变前,王以哲在张学良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之后,于1936年7月由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他也是主要参与策划和实施人。此外,他还曾支援红军大量枪支弹药,并与红军达成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协议。1937年2月2日,在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孙铭九等发动的变乱中,王以哲遇害牺牲。

  • 中文名王以哲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吉林宾县(今属黑龙江省)
  • 出生日期1896年11月29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 逝世日期1937年[1]
  • 职业军人
  •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主要成就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王以哲,字鼎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于黑龙江省宾县。1911年,入宾州府中学堂学习。他中学毕业后,投考河北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就读。毕业后,历任东北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民国14年(1925),晋升第39团上校团长,次年继任张卫队少将旅长。民国17年(1928)初,王被提升为第19师中将师长,同年七月改任第1旅中将旅长。东北“易帜”后,王任陆军独立第七旅旅长,驻守沈阳。民国24年(1935)夏,蒋介石驱使东北军开赴陕北继续剿共。67军尾追红25军,辗转陕南、陕北等地。王于8月率部住洛川县城内柳营(当时习惯称窑院,今县检察院内)。9月下旬,王部属110师师长何超率部在劳山湫沟沿中红军埋伏,全师履灭,师长被击毙。10月,王部107师619团在甘泉榆林桥被歼,团长高福源被俘。11月,直罗镇战役,57军109师及106师一个整团被歼。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来陕北,连续三次战役的胜利,给张学良、王以哲将军莫大震惊。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