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陈意映

陈意映(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之妻)

陈意映
陈意映(1888—1913),字芳佩,耽诗书好吟咏,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后嫁革命党人林觉民为妻,受其影响,带头放缠小脚,入陈宝琛夫人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为该校首届毕业生。林觉民牺牲后,诞下遗腹子,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辞世。

  • 中文名陈意映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13年
  • 出生地广东

陈意映,名芳佩,是螺洲陈若霖的后代。其父陈元凯号陶庵,光绪己丑科(1889年)举人。

陈意映生于1888年,1905年与林觉民成婚。

陈意映深明大义,又通文墨,婚后夫妻感情和谐。“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留学日本后,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的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说:“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林觉民夫妻的居所是一座二层小楼,叫双栖楼,楼前植蕉梅,陈意映寄给林觉民的信笺落款常署“双栖楼主”。

早年,陈意映因受封建礼教束缚缠脚,婚后,林觉民在家中办了一所女学。陈意映不但自己参加,还动员堂嫂、堂小姑等一起入学。林觉民除了教她们十余人国学,还大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与束缚,并介绍西方国家社会制度与男女平等的情况。后来,她们多成为女师第一届学生。未经缠脚的胞妹秀琼和秀慧,也由他的教导下,说服父母,不再缠脚。

陈意映带头放弃缠足,入陈宝琛夫人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

陈意映与林觉民感情深厚,曾对他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此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陈意映全力支持林觉民投身革命活动。平时林觉民去下渡十锦祠福建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在外望风。1911年4月林觉民突然回到福州,四处联络革命志士,筹集经费和弹药。林觉民回闽,还带有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他原打算请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把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妻子已经怀孕八月,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

4月27日,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在广州被杀时,陈意映的父亲陈元凯恰好正在广州任职,为避免清政府满门抄斩,他托人连夜到福州报信,让陈意映火速逃离。住在这幢老屋里的林家七房兄弟,急匆匆将祖屋卖掉后逃离。

陈意映带着一家大小七口人仓皇搬到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房子中租住。在这里,她收到了革命党人辗转送来的一个小包裹。陈意映一打开来看,正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她打开了写在方巾上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看到书信,陈意映立刻想到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一定要活下去。

为了给她凄苦的心一点慰藉,林家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喊过来,跪在陈意映的面前,喊她“妈妈”,这个女儿叫林暖苏,温婉可人,一声“妈妈”,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

5月19日,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林家还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林暖苏过继给陈意映。

林觉民舍生取义后,意映秉志抚孤,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逝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