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穉登

王穉登(明朝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王穉登
王穉登(1535 年-1612年),字百谷、伯谷、伯固、号松坛道士。江苏江阴人,后移居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人)。明代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年少时有才名,四岁时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时能诗,名满吴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穉登北游太学,阁试作《瓶中紫牡丹诗》,得大学士袁炜赏识,欲荐举于朝,未果。王穉登一度以布衣校书秘阁。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王世贞、屠隆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与同邑魏学礼、江都陆弼、黄冈王一鸣同被召为修国史,未上任,晚年王穉登以名士主持吴中风雅,声名极盛。后逝世,年七十余岁。王穉登工书法,擅篆、隶、行、草书,著有《吴社编》《金昌集》《国朝吴郡丹青志》等。王世贞对王穉登高度评价:“故相国袁公以文显重嘉靖末,然生贵甚鲜可,而独才吾吴人王百谷于国士少双,百谷坐袁公广坐中,无所不睥睨。”

  • 伯谷
  • 松坛道士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苏州长洲
  • 出生日期1535年
  • 逝世日期1612年
  • 主要作品《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
  • 本名王穉登

王穉(zhì,今作“稚”的异体字)登,字伯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生于江阴(今江苏江阴),后移居吴门。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骏发,名满吴会。王稚登曾拜名重当时的吴郡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文征明逝后,王稚登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

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有十数人,然声华显赫,稚登为最。他的书法,真草隶篆皆能,人们争相收藏。后人称其为吴门派之后劲,也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稚登:“名满吴会间,妙于书及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公安派”首领之一的袁宏道认为他的诗文“上比摩诘(王维),下亦不失储(光羲)、刘(长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北京,在大学生袁炜家任记室,辑《燕市集》。四十五年(1566年)访慈溪、宁波,归著《客越志》。隆庆元年(1567年)再至京师,辑《燕市后集》。

自右向左:黄道周、文征明、陆治、王稚登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与王世贞、屠隆、汪道昆、汪道贯、汪道会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吴中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穉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同时期,山人布衣以诗名者十数,而穉登为最。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与陆弼、魏学礼等被召参与修史。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