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石彪

石彪(历史人物)

石彪
石彪(?-1460年),渭南(今陕西渭南)人,忠国公石亨的侄子,明朝中期将领,定远侯。石彪勇敢善战,长于用斧,正统末年(1449年),因战功升为指挥同知。京师败退时,石彪追击其残部,斩获颇多,进官都指挥佥事。景泰元年(1450年),朝廷授予他游击将军,在威远卫防守。他奋勇抗击超过其他武官,每次作战能克敌制胜,因此一年中升迁多次,累官至都督佥事。景泰三年冬(1452年),石彪任参将,与他人共同防守大同,明英宗复辟(1457年)后,将石彪召回京师。天顺二年(1458年),朝廷命石彪为总兵官,天顺三年(1459年)正月,孛来率两万人扰安边营,大肆劫掠。石彪与杨信迎战,连战连捷,为西北战功第一。捷报传到京师,于是封定远侯。天顺四年(1460年)二月,石彪以谋反罪被斩杀。石彪率军于安边堡再次抗击蒙古军队,立下了西北第一战功,为明朝西北边境的稳定作出了贡献。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评价:“石亨、石彪骁勇善战,有陇西李氏之风。使之卧虎北陲,自当匹马不南矣。向使石氏无夺门之功,亨、彪岂少通侯之赏,积劳汗马,以功名终,石氏子孙虽至今存可也。”

  • 所处时代明朝中期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渭南
  • 逝世日期1460年
  • 本名石彪
  • 爵位定远伯→定远侯

早年经历

石彪曾与叔父石亨买酒,遇到一个相士,相士惊奇道:“当今太平盛世,奈何二人有封侯相!”

石彪骁勇善战,能挽强弓,善用大斧,初为舍人,跟随石亨征战有功,授大同卫镇抚。

正统十二年(1447年),升指挥使,跟随石亨参谋军事。

正统末年,积累战功升至指挥同知。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同年十月,也先率领军队进攻京师,京师保卫战爆发,也先败退,石彪率军追击也先军队,颇有斩获,因此升任都指挥佥事。

景泰年间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代宗改元为景泰,下诏授予石彪实职,充任游击将军,驻守威远卫。后有蒙古军队围攻土城,石彪用炮击杀了百余人,蒙古军队于是撤退。边塞经常打仗,石彪每战必胜,所以在一年中屡次升迁,升到了都督佥事。石彪依仗着石亨的权势,常纵容家属霸占民产,还招纳了五十多户流民擅自越关设置庄园开垦民田,被给事中李侃、御史张奎所弹劾,二人请求将石亨、石彪二人依法论处。明代宗都不问罪,只是命令石彪归还霸占的民产,遣散流民并令其恢复正常职业。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冬天,石彪充任右参将,协助年富防守大同,经常埋怨大同巡抚年富管制他,让他不能够随心所欲。

景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454年1月10日),石彪上书请求率兵剿杀大同附近蒙古军队,明代宗害怕石彪贪功挑起争端,没有同意。

景泰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454年3月19日),年富弹劾石彪,明代宗下令不究。

天顺年间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联合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改元天顺,明英宗诏令石彪进京。时石亨因夺门有功,权势很大,石彪趁机诬陷年富,导致年富被关入诏狱。没过多久,石彪升任都督同知,并以游击将军之职率军到大同防守,率领参将张鹏等在磨儿山设岗放哨。后千余蒙古军队前来侵袭,石彪率领壮士冲入蒙古军阵中搏杀,斩杀了把秃王,拔取了蒙古军的旗帜,俘获并斩杀了一百二十人,追击蒙古军到三山墩,又斩杀了七十二人,因此功封为定远伯,依旧担任游击将军。在威宁海尚为成为晚明时期“三大虏巢”之时,石彪镇大同,请置城于威宁海,不果。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朝廷命其跟随偕高阳伯李文前往延绥镇防御蒙古军,后又急召他归还,不久充任总兵官。

罪发被杀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两万鞑靼骑兵劫掠安边堡,石彪和彰武伯杨信等反击,连战连胜,斩杀了鬼力赤,追击鞑靼军队六十余里,生擒四十余人,斩杀五百多人,俘获两万多头马、驼、牛、羊,立下首功。因此进爵为定远侯。同年秋,石彪欲图镇守大同,让千户杨斌等奏保,明英宗觉得其中有诈,怀疑石彪欲图联合石亨谋反,于是将杨斌等逮捕,拷问后获知实情,下诏将石彪关入诏狱,命人审讯石彪,审出石彪私有绣蟒龙衣、拥有违反礼法的寝床等违反国法之事,坐实谋反之罪,于是明英宗下令抄没石彪的家。

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二月,石彪被斩杀。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