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冯梦龙

冯梦龙(中国明代文学家)

冯梦龙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自号龙子犹、茂苑外史、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平平阁主人等,别署姑苏词奴、绿天馆主人、可一居士、无碍居士、茂苑野史氏、香月居主人、詹詹外史。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吴下三冯”之一。冯梦龙少时在苏州、无锡、乌程、麻城等地做处馆课童。后科场失意,内心忧愤,回归故里,一度出入青楼酒馆,卖文为生。1630年始成贡生,次年授丹徒县学训导。1634年,冯梦龙官任寿宁知县,为民兴利除弊,甚有政绩。1638年,辞官归里。1644年,经历“甲申之变”后,南明福王自立于南京,冯梦龙刊行《中兴伟略》,寄希望于明朝中兴。1646年春,于兵火中自浙江台州还苏州,途中感愤而逝,一说被清兵所杀。冯梦龙思想上受王守仁、李贽影响,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礼教。主张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其家多藏书,辑有《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定本传奇》等。冯梦龙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编写、刊行通俗文学,经冯梦龙改订、出版的小说、戏曲和民歌数十余种。明代较早成就较高的拟话本,著名的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简称“三言”。他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概述图参考资料:)

  • 犹龙、耳犹、子犹
  • 龙子犹、茂苑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
  • 所处时代明代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
  • 出生日期1574年
  • 逝世日期1646年
  • 主要成就小说创作戏曲创作
  • 主要作品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 本名冯梦龙

科考失意

明万历二年(1574年),冯梦龙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江苏苏州)葑门一带。

冯梦龙出身于理学名家,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而且酷嗜经学。他从小好读书,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在青年时期高中秀才,但长期没有考中举人。

着力编书

相关图片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冯梦龙利用与都市下层人民接触的机会,广泛搜集民歌、民谣、谜语、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又曾与好友董遐周同登吴山组织“诗社”,其兄冯梦桂也是诗社成员。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前后,冯梦龙创作传奇《双雄记》,《双雄记》二卷三十六出,刊《墨憨斋定本传奇》。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冯梦龙所辑《童痴一弄·挂枝儿》刊布成帙。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冯梦龙为董遐周出版的《广博物志》校订。《广博物志》系董遐周所编,有万历三十五年序。“卷二十三”前题“陇西董斯张编,吴趋冯梦龙订”。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冯梦龙与名妓侯慧卿分离。所辑《童痴二弄·山歌》约在是年刊行。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冯梦龙辑成《童痴三弄·笑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冯梦龙赴麻城田公子之约,勘定其编辑的《麟经指月》,同时编成《古今笑》三十六卷。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春,冯梦龙自刻《古今笑》行世。九月,《麟经指月》刊行,不久增补《北宋三遂平妖传》成四十回,由天许斋刊刻发行,同时刻有《古今小说》四十卷。

天启元年(1621年),冯梦龙因之前天许斋遭火灾导致其所增补的《三遂平妖传》刻板被毁,于是重订旧序,并由金阊嘉会堂刊刻而成,改名字为《新平妖传》;其编订的《古今小说》则由衍庆堂重新加以校定,勘误补遗,改名字为《喻世明言》。后其编订的《古今笑》经过梅之熉校阅,由叶昆池的能远居改版发行于世,改名字为《古今谭概》。

天启四年(1624年),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四十卷由兼善堂发行。岁末,社友钱谦益创作《新嘉驿壁和袁三小修题会稽女子诗》,冯梦龙和诗三首,后被收入《情史类略》。

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十六日,冯梦龙为王骥德《曲律》作序。九月,所纂《春秋衡库》由叶昆池能远居刊刻发行,李长庚替他作序。

天启六年(1626年),冯梦龙去浙江秀水(即今嘉兴)辑成《智囊》二十七卷,金坛张明弼、长洲沈去疑为他作序。同年九月,冯梦龙又删辑成《太平广记钞》八十卷,李长庚为他作序。

天启七年(1627年),冯梦龙编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中秋时,冯梦龙所著的《醒世恒言》四十卷序刊行。

崇祯二年(1629年),《情史类略》最终编定。

官宦生活

崇祯三年(1630年),冯梦龙入国子监为贡生,此后开始了官宦生活。接着以岁贡为丹徒(今镇江)训导。同年,与当时里居在家乡丹徒的阮大铖同登北固楼甘露寺。冯梦龙在丹徒训导任内,曾劝县令石景云为民落实升科不实之事。在丹徒任内,还编过《四书指月》。

崇祯七年(1634年),冯梦龙从丹徒训导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六、七月间,冯梦龙赴任寿宁前,曾到常熟巡按公署向祁彪佳告别,完成《智囊补》的修订工作。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即回苏州。回到苏州后,冯梦龙的生活基本安定,直至明朝灭亡。

奔走抗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紧接着清兵入关。冯梦龙以“七一老人草莽臣冯梦龙”的身份,在苏州搜集、编写、自刻《甲申纪事》十三卷,寄望南明弘光朝廷励精图治。冯梦龙还著有《中兴伟略》,记唐王朱聿键监国福州事。

清顺治元年(1644年)冬,祁彪佳辞官回山阴,冯梦龙送至松陵,并以“新作”《新列国志》惠赠,同时嘱咐沈自晋,要抓紧出版《词谱》的工作。

顺治二年(1645年)年春,冯梦龙从苏州至松陵(吴江)与沈自晋告别后,到浙江吴兴(苕溪),杭州(武林)天台(石梁,天姥间)一带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顺治三年(1646年)春,冯梦龙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