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世熊

李世熊(明朝历史学家)

李世熊
李世熊(1602—1686),字元仲,号媿庵,自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九月二十日,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年八十五岁。 他10岁就能应塾师之命给手中扇子作破题句:“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15岁入童子试第一,16岁入县学,23岁以郡试第四成廪生。自后怀才不遇,屡试不第。虽如此,但他是个饱学之士,经史子集乃至医卜星纬释道的典籍。无不贯通,尤爱钻研韩非、屈原、韩愈等人之作。自有更深造诣。

  • 元仲
  • 媿庵
  • 出生地福建宁化
  • 出生日期1602年11月3日(万历三十年九月二十日,壬寅年,戊寅日)
  • 逝世日期1686年11月13日(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丙寅年,己酉日)
  • 主要成就著书《宁化县志》
  • 主要作品《史感》、《物感》、《寒支初集》、《寒支二集》、《钱神志》等
  • 本名李世熊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职业历史学家
  • 师出黄道周
  • 名徒黎士宏
  • 属相

以下文章出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明诸生。少负奇气,植大节,更危险,死生弗渝。笃交游,敢任难事。生平喜读异书,博闻强记。年八十,读书恒至夜分始休。六经、诸子百家靡不贯究,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其为文,沉深峭刻,奥博离奇,悲愤之音,称其所遇。

纵论古今兴亡,儒生出处,及江南北利害,备兵屯田水利诸大政,辄慷慨欷歔,涔涔泣下不止。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元年副榜,以兴化司李佘昌祚得其文,争元於主司弗得,袖其卷去,曰:“须后作元也。”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徵书累下,固谢却之。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闽中拥唐王监国,用大学士黄道周、礼部侍郎曹学佺、都察院何楷荐,徵拜翰林博士,辞不赴。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及道周殉节,走福州请褒恤,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有齮龁於郡帅者,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曰:“死生有命,岂遂悬於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以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乃行。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追维闯贼横行时事,痛悼如绝,泪下如泉涌,不能禁也。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世熊山居四十馀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晚自号媿庵,颜其斋曰“但月”。所著有寒支集、宁化县志、本行录、经正录、狗马史记等。年八十五,卒於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馈遗其亲戚终身。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凡祭祀,必亲必谨。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会。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於天性云。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