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胡思杜

胡思杜(胡适先生幼子)

胡思杜
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1957年9月21日),胡适先生幼子,他生性好玩,喜交朋友。因不好读书,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1948年回国后被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胡思杜被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研究院去学习。学习会上他踊跃发言,表示要与父亲划清思想界线。1950年9月22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言辞尖锐,锋芒直指胡适;此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文史。1957年9月21日“反右运动”期间,被定为“右派”分子,他不甘受辱,自杀身亡。

  • 中文名胡思杜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21年12月17日
  • 逝世日期1957年9月21日

早年经历

胡思杜(左2)与母亲等人合影胡思杜出生于1921年12月17日,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给孩子取此名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因在孩子中排行第三,故此儿小名叫小三。

胡思杜少年时候,患有肺病,时读时辍,所以胡适专门请家教对其进行辅导。其中有一个家庭教师,就是胡适的高足,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罗尔纲。罗尔纲一直教了胡思杜5年,所以他对胡思杜比较了解,在罗尔纲先生的眼里,胡思杜幼时虽很顽皮,但却是个十分可爱的优秀少年。罗尔纲先生在其晚年所著的《胡适琐记》中说,胡思杜从小思想活跃且进步,比较爱国。罗先生写道:“他对老保姆杨妈、在他家做杂役的小二,亲如家人”,一点也没有阔少的架子;天资聪慧,两天能看完《水浒传》,又唱得一口好京戏。罗先生甚至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他不是生在胡适家,说不定京戏舞台上会多一个艺术家。罗先生还回忆起胡思杜曾告诉过他一件人们并不知道的故事:胡思杜非常热爱、尊崇鲁迅。那是1932年冬天,鲁迅返北平探母,曾往胡宅访问。胡家向来不绝高朋贵客,但少年胡思杜从来也没有给哪位客人接大衣之类的恭敬,这回他却“赶着去帮鲁迅接大衣”了。

胡思杜在成年后却不怎么好读书,喜欢玩乐,好交朋友,什么朋友都交。抗战开始后,胡适赴美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在西南联大学习航空机械专业的胡祖望去美国留学,进入其父胡适曾就读过的名校———康乃尔大学。胡思杜则随母亲江冬秀避难上海。胡适委托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这位竹姓朋友写信给胡适:“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在此之前,胡适每次在给妻子江冬秀的信中,总要不时提醒她少打牌,“盼望你能有多一点时候在家照管儿子。小儿子有一些坏脾气,我颇不放心,所以要你多在家照管照管儿子”。无奈,江冬秀整日一门心思沉湎在牌桌上,无时间也无精力去管教儿子,加之胡适又长期不在身边,这样就使得无拘无束的胡思杜在上海这个“大染缸”里免不了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

留学美国

胡适在1941年5月托人将胡思杜带去美国。胡思杜在国内学的文科,曾先后在上海大学、东吴大学读社会科学。到美国后,胡适将他送进教会学校海勿浮学院就读历史。

胡思杜在美国连续上了两个大学,但均未毕业,只得于1948年夏随胡适的一个朋友回到了北平,来到早已归国的父亲胡适身边。

留在大陆

胡思杜回国后,许多人看在胡适的面子上,纷纷请他到他们的大学任教,其中山东大学历史系最为积极,但胡适皆以“思杜学业未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为由拒绝了所有的邀请。后来胡适安排他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1948年12月,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平津形势危急。蒋介石亲自打电话催促北京大学校长兼北平图书馆馆长胡适飞来南京。胡思杜不愿随父母南行。

学习改造

北平和平解放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研究院二班七组学习。胡思杜急切地想要融入新社会,为了做一个脱胎换骨的为新政权所需要的干部,他主动上交了父母留下的一箱财物,各方面表现得均很积极和进步,并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他还将胡适留下的书籍装进108个大木箱献给新中国,这些书成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近代史研究所的“镇库宝物”。学习期间,在组织的启发下,他总结了自己的思想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表示与胡适划清界线。他这种迫切要求进步的举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赏,使他得以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结业后,作为副教授,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又名马列部)教历史。

1957年,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各级党组织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欢迎大家“鸣”、“放”,以帮助党整风。胡思杜认为对党作出新贡献的机会来了,于是就响应号召,一马当先的积极主动地给他所在的院部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没想到这是“引蛇出洞”的“阳谋”。所提的意见,立即遭到反右积极分子们的迎头痛击。

愤然自尽

1957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以《河北高等学校教授针对教育领导工作提出批评》为题,发表“本报讯”,报道唐山铁道学院机械系主任孙竹生及教师胡思杜“使用卑鄙手段,妄图夺取学校领导权”,文中特别注明某部分内容是“胡适儿子胡思杜所说的”。随着反右运动的深入,胡思杜则在劫难逃,多次被拉出来接受革命群众批斗,未久便被学院定为向党猖狂进攻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突遭重创的胡思杜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公开宣布和父亲划清了界线,为何此时又把自己与这位“人民公敌”的父亲捆绑在一起而公开示众且口诛笔伐。在一系列不解与恐惧中,胡思杜精神彻底崩溃了,于1957年9月21日晚上上吊自杀身亡,年仅36岁。

1980年11月,胡思杜才被组织上重新审查,平反昭雪。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