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中国晚清时期政治人物)

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咸丰帝异母弟,光绪帝生父。晚清政治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去世后,咸丰帝即位,封醇郡王。咸丰帝死后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补授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奉宸苑事务等职。同治三年(1864年),加亲王衔。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后重组军机处,礼亲王世铎担任军机处首席大臣,并宣布如遇大事先与醇亲王奕譞商办,此时奕譞开始持掌国家军政大权。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由醇亲王奕譞总理其事。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讨好慈禧太后,其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病逝。其第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孙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奕譞在晚清政坛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辛酉政变到甲申政变,均为慈禧尽心尽力,推动了慈禧一人专权局面的最终形成;主政时期更是继承“洋务思想”,使洋务派所创办的北洋海军和兴建铁路之举得以继续,推动了晚清洋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奕譞亦雅好书法、歌赋,尤以诗文见长,有《九思堂诗稿》《九思堂诗稿续编》《退潜别墅存稿》等著作留世。

  • 全名爱新觉罗·奕譞
  • 朴庵
  • 九思堂主人、退潜主人
  • 谥号
  • 封号和硕醇亲王
  • 爱新觉罗氏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40年10月16日
  • 逝世日期1891年1月1日
  • 逝世地北京醇亲王府
  • 陵墓七王坟
  • 安葬地北京西山妙高峰
  • 继任爱新觉罗·载沣(醇亲王)
  • 主要成就建设海军、在光绪在位初年掌权
  • 主要作品《官军攻克金陵诗以志快》
  • 最高官职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等

青年时期

幼年奕譞(《道光帝行乐图轴(局部)》,左起第五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譞出生于北京,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封为醇郡王。

咸丰九年(1859)三月,清廷为其分了府邸,但咸丰帝仍留他在内廷行走。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之后,恭亲王与慈禧密谋政变,奕譞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权力。郑亲王端华署理行在步军统领,醇郡王奕譞任步军统领。先是,两宫太后召见顾命大臣时,提出端华兼职太多,端华说我只做行在步军统领;慈禧说那就命奕譞做步军统领。奕譞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营事。九月三十日,发动辛酉政变。同治帝与两宫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预先由醇郡王奕譞起草的谕旨,宣布载垣等罪状并处死他们。同治帝即位后,下旨免去了奕譞在皇帝设宴召见时的叩拜,奏事可以不书姓名。因为他与恭亲王帮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掌权之后非常重用奕譞,此后他被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

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被加封亲王衔。

同治四年(1865年),两宫太后又任命为弘德殿行走,稽查课程。

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进封为醇亲王。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罢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职务。

任职军机

光绪元年(1875年),奕譞上奏两太后,言:“臣侍奉同治皇帝已经有十三年了,如今龙御归天。我仰瞻他的遗容,真是五内崩裂啊。忽然承蒙皇太后的懿旨下降,选择载湉为嗣皇帝,时间仓猝让我非常迷惘,不知所措。犯了年轻时旧有的肝疾,不断地积累变成了大病。惟有哀恳辞退官职,请允许我告老,为天地容一个只留爵位的人,为道光皇帝留一个无才昏庸的儿子。”两宫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集议,因为奕譞上奏诚恳请求,于是罢免他的一切职任,但是依旧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命世袭他的王爵,奕譞上疏请辞,没有得到同意。

光绪二年(1876年),皇帝在毓庆宫入学,太后命奕譞加以照料。奕譞在这是才得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机会,也是他谦恭有礼的结果。

1881年奕譞与左宗棠合影光绪五年(1879年),朝廷赏赐奕譞食亲王双份俸禄。慈僖对他的赏识由此可见。

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䜣被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让礼亲王世铎代替,太后命令礼亲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与奕譞商办。当时法国入侵越南,清军出兵援助挫败了法国的进攻并且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等到与李鸿章订立《中法新约》后才罢兵。不久之后奕譞商议建立海军。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廷开始设置海军衙门,任命奕譞总理节制沿海水师,以庆郡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都统善庆、侍郎曾纪泽为佐。决定从北洋开始操练海军,让李鸿章专管此事。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朝廷赏赐奕譞与福晋杏黄轿,奕譞上疏请辞,不过没有批准。李鸿章经营海防,在旅顺开船坞,筑炮台,为海军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战舰五艘,辅以蚊船、雷艇,又从英、德两国购进军舰多艘,逐渐成军。五月,太后命奕譞巡阅北洋水师,善庆随从奕譞会同李鸿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顺,历经威海、烟台,集合所有战舰联合操练。之后还视察了所有的炮台、船坞及新设的水师学堂,前后经过十馀日。奕譞还京后,上奏为诸将吏及所聘的外国指导请赏,同时还请求太后亲自提写匾额悬挂在大沽的海神庙。

慈禧太后命奕譞于第二年回朝执政,奕譞上疏言道:"皇帝刚刚接触政事,诸王大臣都希望太后能够训政,请太后看在时局艰难上,允许大臣的请求,等到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将来皇帝大婚后,一切典礼,都依赖于太后的训示。臣以为诸事应该先请太后的懿旨,再到皇上面前奏报使其知晓,使皇帝专心处理政务,都是仰仗于太后的帮助,才能免除宫内繁杂的事务。这些事臣不在皇宫内不敢知道,也不敢去说。"太后认为奕譞说的有理,就不再商议此事了。

光绪亲政

奕譞五十大寿(梁时泰摄)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绪亲政。四月,太后下谕预备皇帝大婚,都当本着力行节俭的原则,同时命奕譞稽察。

光绪十四年(1888年)九月,奕譞上奏:"太平湖赐第为皇帝发祥地。世宗以潜邸升为宫殿,高宗谕子孙有自籓邸绍承大统者,应用其例。"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另外赏赐府第,发银十万两修葺治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绪帝大婚礼成,赏赐金桃皮鞘威服刀,赏赐银六万两。并进封奕譞的诸子:载沣为镇国公,载洵为辅国公,载涛赐头品顶带、孔雀翎。二月,河道总督吴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鉴辑览》,大意是说:"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兴王,当时议政的人想要改称皇帝的亲生父亲为伯、叔,这实在是不近人情,应当定亲生父亲的名号,加上徽号;而且一般臣子过继为别人的后代,还可以根据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何况贵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当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请朝廷众臣议定醇亲王的称号礼节。"

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寿,增加护军十五人、蓝白甲五十人,授予载涛二等镇国将军。

晚年薨殁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亲王突发疾病,光绪帝亲自前往探视。不久便逝世,享年五十一岁。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亲自前往。定称号为皇帝本生考,称本生考,遵从乾隆皇帝御批;仍原封,遵从醇亲王生前的志愿。谥号为贤,配享太庙。

光绪十八年(1892年),葬于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统皇帝即位,定称号曰皇帝本生祖考。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