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谭钟麟

谭钟麟(晚清政治人物)

谭钟麟
谭钟麟(1822年-1905年),字文卿,湖南茶陵人,晚清大臣。谭钟麟于185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1871年,出任陕西布政使,旋护理巡抚。在陕任内,兴义学,立书局,疏浚郑白渠,发展种桑养蚕业。1875年,实授陕西巡抚。1879年,调任浙江巡抚,招抚流亡,核实漕粮,更定厘税,修整海塘,重建文澜阁,颇以治闻。1881年,谭钟麟升迁陕甘总督,减免苛捐浮税,疏舒民困。1888年,谭钟麟因目疾奏请回籍调养。1891年,谭钟麟奉诏入京,以尚书衔补吏部左侍郎,兼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历任工部尚书、闽浙总督、福州将军、两广总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谭钟麟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因对慈禧太后租借香港九龙于英国事件不满,以年迈为由告老辞官。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谭钟麟任陕甘总督期间,专设官车局,减轻了百姓负担。为解决盐贩哄抬盐价问题,他制订就场征课法,使食盐价格下降。还在兰州创建求古书院,在甘州创建河西精舍,选拔文人学者著书讲学,为新疆建省做出了重大贡献。

  • 别名谭文勤
  • 文卿
  • 所处时代晚清
  • 出生日期1822年
  • 逝世日期1905年
  • 主要作品《谭文勤公奏稿》
  • 本名谭钟麟

谭钟麟(1822-1905),湖南茶陵人,清末政治人物。是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年轻时曾游历陕西,对陕西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同治十年(1871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奏准调入陕西,出任陕西布政使,不久便护理巡抚。来陕任职前,陕西曾发生回民起义,回汉矛盾尖锐,许多回民难以为生。他到任后,解除了不许回民出城的禁令,并指示各府县秉公处理回汉诉讼,赢得陕西回民赞誉。他重视教育,对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当时却几近关闭的关中书院,下大力气进行整顿,参照朱子白鹿洞书院的规章和课程设置,修订了关中书院的课程,并提出重躬行、讲经义、稽史事、通时务、严课程五项办学要求,使关中书院重新振兴。他还注重实业,督导兴修水利,疏通白公渠;发放蚕种纸,鼓励百姓种桑养蚕,使陕西丝织业大兴。光绪元年三月十五日(1875年4月20日) 实授陕西巡抚,赏一品顶戴并赏顶戴花翎。三年(1877年)陕西大旱。谭钟麟奏请缓征蒲城、绥德等49厅州县本年未征和旧欠钱粮;急调各州县社仓库粮赈济灾民;本省赈粮不敷,他通过朝廷向闽、粤海关借银,解决向外省购粮、运粮所需经费。赈灾中,他严禁囤积居奇,严惩肥私官吏,使灾年平稳渡过。

光绪五年(1879年)秋调任浙江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他派人清查土地,核实漕平,更定厘税,治浚河道,鼓励商运,修筑炮台,重建文澜阁并珍藏乾隆帝赐予的“四库全书”,名震一方。两年后,调任陕甘总督。为准备新疆建立行省,他于八年(1882年)曾奏请在新疆南路设置丞倅牧令道员;十年(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后,他为改变每年向新疆调运粮饷征用大批民车的做法,专设官车局,减轻了百姓负担。为解决盐贩哄抬盐价问题,他制订就场征课法,使食盐价格下降。还在兰州创建求古书院,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创建河西精舍,选拔文人学者著书讲学。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他上奏朝廷,请求率军迎敌,未允。十四年(1888年)黄河决口,主动筹集60万两白银援助河南修堤、赈灾。任陕甘总督六年半,陕甘文化和经济均有发展,库储银百余万两,各州县积谷数百万石,比他就任时增长十倍以上。同年(1888年)以目疾开缺回籍养病。

十七年(1891年)春奉旨入京,以尚书衔补吏部左侍郎,后历任户部左侍郎、工部尚书、闽浙总督、四川总督等职。二十年(1894年)加赏太子少保衔。二十一年(1895年)春调任两广总督,残酷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乙未广州起义。二十五年 (1899年),上谕令谭钟麟赴北京觐见,次年李鸿章实授两广总督。三十一年(1905年),谭钟麟逝世,终年83岁,谥文勤。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