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佟国纲

佟国纲(清朝历史人物)

佟国纲
佟国纲(?-1690年),佟佳氏,清朝大臣、外戚,隶属满洲镶黄旗,太子太保佟图赖长子,孝康章皇后之兄,康熙帝的舅舅。康熙元年(1662年),袭三等精奇尼哈番,授内大臣。康熙十六年(1677年),袭爵一等公。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镶黄旗汉军都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随从索额图与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保护清朝的北部边界安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阵亡于乌兰布通。雍正初年(1723年),加赠太傅。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旗人
  • 出生地抚顺
  • 逝世日期1690年
  • 主要成就签订《尼布楚条约》、随征噶尔丹
  • 本名佟国纲
  • 旗籍汉军正蓝旗→满洲镶黄旗
  • 官职镶黄旗汉军都统、安北将军
  • 封爵一等公
  • 追赠太傅

家世显赫

佟国纲生于崇德初年,是一等公、都统佟图赖长子,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兄。这一家族成员在清初多任显职。顺治年间,佟国纲任一等侍卫(正二品),康熙帝继位后,佟国纲与其弟佟国维并称国舅。数年后,佟国纲升正蓝旗汉军都统(从一品),袭一等公,又调任镶黄旗汉军都统,统领汉军火器营。

签订和约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派遣使团前往尼布楚,与沙俄使臣谈判议定边界。清朝使团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居首,佟国纲为辅。此次行程历时数月,备极艰辛,佟国纲的表现得到众人称赞。如使团前往尼布楚途中,经过温达河,因连日暴雨,河水高涨,人畜多被急流卷走,众人多有畏难情绪。

佟国纲为鼓舞士气,身先士卒,跳入水中,泅渡过河。即将抵达尼布楚时,使团成员对渡河前往会谈地点尚存疑虑。佟国纲称:“对方凭借大河的险峻,而且秋草容易枯萎,我军难以久留,所以拖延时日用来要挟我们。如果我们显示勇气,亲身到他们指定的地方,他们的士气就沮丧了。”在他的劝说下,众人不再犹豫。尼布楚谈判几度陷入僵局,佟国纲多次向使团翻译、传教士徐日升、张诚表示:“无论拖延几时,必订立和约而后返。”他以平和坚定的口吻,敦促徐日升、张诚两人积极从中斡旋。经中俄双方反复磋商,是年七月,《尼布楚条约》成功签订。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战死沙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佟国纲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佟国纲虽然担任高级军事将领,但是依然身先士卒地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进攻叛军的“驼阵”,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捐躯,在这场大战中,两军各使解数,双方死伤枕籍,当日各以大炮火枪互轰开始,激战竟日,以双方士卒肉搏为止,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最终以准格尔军溃败,噶尔丹逃窜告终。

在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帝准备亲自去迎接他的灵柩,被劝阻后让众皇子和百官出迎,并下令为他举行国葬。

雍正初年(1723年),雍正帝追赠佟国纲为太傅。后受其子鄂伦岱连累,也为雍正帝诟病,称他中枪身死,乃因平日蓄志忿戾,故特有意轻生,以辱国体。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