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森

朱森(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祖父)

朱森
朱森(1075—1125),字良材,号退翁,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朱熹的祖父。

  • 本名朱森
  • 良材
  • 退翁
  • 所处时代宋朝
  • 出生地徽州府婺源县
  • 出生日期1075年
  • 逝世日期1125年
  • 性别

嗜学如命

朱森,字良材,号退翁,朱氏婺源始祖朱环(古僚)之七世孙,生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系朱松之父、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之祖也。从朱森的家世来看,其祖辈世代做官,为“婺源著姓,以儒传家”。

江永编著的《近思录集注·考订朱子世家》记载:“唐末,有朱古寮者世为婺源镇将,因家焉。”但朱森从小生活朴素,不事华饰,勤奋攻读,其嗜学如命,简直到了如癫似狂的地步。寒冬腊月,朱森经常身着单衣,出入书馆,遨游学海。十余岁就显出一派儒风气概,与塾师谈话,应对如流。正当朱森才华焕发之时,却因家庭变故,不得不停学,白天务农,夜间杜门独学。每读一卷,又都认真“审其条贯,钩其膺谬”,最后根据该书的旨意,发自己之论著。对学术上的是非曲直,他都要辨明清楚,而且一经形成自己的见解,就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

言传身教

数年之后,朱森在家开馆课学。特别是在对人事的看法上,朱森认为“善不善各有其类,而好与恶即从此分”,并以清楚、沉着、冷静的态度提出“既为同类之所归,自必为异类之所忌”。本着这种思想观念,他直摅血性,好学勤修。“根柢经史,不务艰深。尝手录先儒理解,择其与笺注相发明者辑成帙,寻绎弗倦。”且不论“居家居官,以扶植名教为己任。所修贤祠、试馆、义莹,皆斥橐金,不责同事襄助。”同时,他经常扶助孤寡,救济困乏而好学的士子。

朱森还谆谆诫饬朱松兄弟说,“吾家业儒,积德累世矣,后必有贤者,当勉励谨饬,以无坠先生之业。”直至举家来到政和,他还不忘说:“政邑山明水秀,风光如画,只可惜地域僻隘,教学荒疏,尔等要涵儒教泽,以开化邑人子弟,使之成为名贤诞毓之乡。”正是朱森的言传身教,使得长子朱松于宋政和八年(1118年)擢进士第、授迪功郎。在任政和县尉期间,朱松兴办书院、涵儒教泽,儒士善人,彬彬蔚起。正是朱森与朱松精研理学,才培育出一位学之集大成者,继孔孟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

寓居政和

在政和,多少能给朱森带来些许慰藉之处的,要数凤林村了。

政和八年(1118年),朱森“以先田百亩质同邑张敦颐先生”,遂挈家从婺源随时任政和县尉的长子朱松入迁政和。这位满腹经纶的老儒士周游政和名山胜景后,清居在苍松翠竹掩映、背屏峰峦重叠的政和感化里桂林坊(今凤林村)的护国寺。朱森平居质朴无华,一生粗饭量腹,革鞜纳足,却常邀当地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在寺中谈经论道,传授理学。兴趣所至,纵行田野间,与农夫野叟叙风俗旧故、桑麻节候为乐,发为诗歌。

他还常告诫士子儒生及自己的儿孙们,在生活中要厉行勤俭,“衣勿求华,食勿求美”;在修身中要做到“尺步寸心,自我约束,严慎防骄防闲”;在工作中要肯下功夫,“勤苦读作,务求有立”;在治学中要“矻矻终日,笃行不倦。沉毅刻苦、搦管兀坐,焚膏继晷。一字未安,追逐累夜,传闻倡异,别考他书”。这些日子,应是朱森回归自然,赢得心灵自由的日子。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朱森不幸病故,时因睦寇战乱道梗,朱松兄弟不能扶柩回籍,遂葬于护国寺西,后被追赠为宋承事郎。

儿子:朱松

孙子: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