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松

朱松(南宋理学家朱熹之父)

朱松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人称韦斋先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宋朝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之父。政和八年(1118年),朱松考中进士,授建州政和尉,后调为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金兵进犯中原,宋室被迫南迁,朱松闻之悲恸欲绝,宋高宗临朝,屡次上疏陈中兴之策。累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度支员外郎、司勋、吏部郎等职,参与撰修《哲宗实录》等。后秦桧意图向金国议和,朱松极力劝阻,遭到外放,自请为祠官,管理台州崇道观,隐居于建溪之上。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去世,时年四十七岁。朱松从学于罗从彦,与李侗为同门友,深得洛学之要,又曾放意于诗文,以诗闻名于建炎、绍兴间。其著述《上李丞相书》《上皇帝疏》《论时事札子》等,皆直言无隐,切中时弊,浑涵流转,惟意所适。另著有《韦斋集》12卷,宋、元、明、清皆曾刊刻。今存明弘治十六年刻本、清康熙刻本、清雍正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编》本。(概念图参考资料)

  • 全名朱松
  • 乔年
  • 韦斋
  • 谥号献靖
  • 封号齐国公
  • 所处时代南宋
  • 出生地徽州婺源县
  • 出生日期1097年4月8日(绍圣四年闰二月廿三,丁丑年,戊申日)
  • 逝世日期1143年4月10日(绍兴十三年三月廿四,癸亥年,辛亥日)
  • 属相

朱松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后为秘书省正字,再迁校书郎、著作郎,又为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郎。北宋末登进士,南宋初任尤溪县尉。绍兴初,胡世将抚谕东南,发现朱松的才干,向朝廷推荐,于建炎四年(1130)四月,奉调晋江任石井镇首任的镇监。当时安海港海外交通已相当发达。元祐二年(1087),泉州派榷税吏在港口设立津卡,坐收舶税,称“石井津”。后因东西(新、旧)两市争夺舶利,相互斗杀,榷税吏无力制止,泉州当局申报朝廷,诏准在安海建立“石井镇”,并按镇的建制,由吏部派选九品迪功郎为镇监官。时值宋金对峙,秦桧在高宗赵构支持下,力主议和,向金称臣。朱松与同僚一起上章极力反对,因而触怒秦桧及高宗,自请赋闲,改主台州(今浙江临海)崇道观。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和议,贬任江西饶州知州(今江西鄱阳),未至任病逝。朱松早年受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为北宋末较为知名的理学家,与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相友善。调石井镇时,公余常集镇中优秀士子讲习“理义之学”。镇民黄护替他在官署傍建1座“鳌头精舍”,作为他讲学的场所。朱松是在泉州开讲理学第一人,安海因之有“闽学开宗”之誉。

绍兴十三年(1143年)病逝,葬崇安县五夫里,后迁白水鹅子峰下,又迁葬崇安县武夷乡上梅里寂历山中峰僧舍之北。卒赠通议大夫,惠宗至元二十一年追谥献靖公,二十二年改封齐国公。明嘉靖九年,诏从祀启圣公庙,会天下学宫一体并祀,通称先儒朱氏。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