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周劭纲周劭纲(1874年-1942年),原名周贻能,字懋臣,在周恩来出生前两三年时更名为劭纲。周起魁次子,周恩来生父。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874年7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百岁堂”,幼年随家族移居江苏淮安。
1890年,17岁的周劭纲和兄弟们一起在淮安参加县试,考过秀才。以后,父亲周起魁又送他回绍兴向舅舅鲁小和学习幕业(师爷)。
1891年,18岁时婚于淮阴。
四处谋生
周劭纲是“国学生”“主事衔”。这个“国学生”是花钱捐的身份。在那个时候,“国学生”就算很有文化了。主事则是官阶,正六品,也是捐来的,而且是“有官衔无职务”。
父亲去世后,为了生计,周劭纲远走他乡,先后在江苏、湖北、东北和河北等地谋事,给人当幕僚、家庭教师或文书、收发之类。周劭纲最难过的事情,是爱妻万冬儿死的时候他竟不在家,那时他正在武汉谋生。
1922年,在胞兄周贻赓的帮助下,他去齐齐哈尔当了烟酒事务局的办事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后和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地下斗争最艰难的日子,周劭纲都曾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上海和儿子在一起,并为革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1937年,抗战爆发了,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参加国共谈判。不久,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成立,生活无着的周劭纲和邓颖超的妈妈杨振德先后来到这里。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周劭纲和杨振德又辗转抵达重庆。
在重庆红岩村,周劭纲因年事已高,只做些看看门、扫扫院子的小事,但他与工作人员相处和睦,亲如家人。
病逝重庆
1942年7月,周劭纲突然在红岩办事处病倒,高烧不退,7月10日就去世了。当时周恩来正住院且手术过后才两三天,大家知道周恩来是极重感情的人,对父亲一向很孝顺,怕他精神受刺激,对养病不利,决定暂时不告诉他。周恩来看出破绽来了。听说父亲去世已三日,周恩来立刻惊得脸色苍白,加之手术后身体虚弱,站不住了,立刻蹲到地上。在大家搀扶下他回到办事处,见到邓颖超后大发雷霆,“老爷子过世这么大的事为什么要瞒着我,你跟我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我?”责问得邓大姐直掉泪……
这天晚上,周恩来为父亲守灵至拂晓。
丧事公布后,毛泽东致电哀悼,蒋介石等国民政府的要人致函或到红岩吊唁。
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生活不安定,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他和夫人万氏(冬儿)生下三子:长子周恩来,次子周恩溥、三子周恩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