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周邦彦

周邦彦(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亲政后,周邦彦回到开封,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一度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人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别名周美成
  • 美成
  • 清真居士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杭州钱塘
  • 出生日期1056年(一说1058年)
  • 逝世日期1121年(一说1123年)
  • 主要成就婉约派集大成者
  • 主要作品兰陵王·柳、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
  • 本名周邦彦
  • 官职大晟府提举
  • 追赠宣奉大夫

博学多才

周邦彦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或嘉祐三年(1058年)。《宋史》说他年少时“疏隽少检”(意指生活放浪,不守礼节),不为州里推重,但他颇为勤学,因而得以博涉百家之书。

献赋获赏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十九岁的周邦彦前往荆州游历,次年(1077年)再游长安,暮秋后回到荆州。元丰元年(1078年)夏,周邦彦自荆州东归杭州。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神宗诏增太学生额,周邦彦遂“以布衣西上”,自杭州经天长(今安徽天长)赴京师开封,为太学外舍生。当时开封繁庶,奢靡之风盛行,士人寄情声色,歌舞作乐。周邦彦向为习俗所染,曾步入坊曲,有过冶游艳事。其《少年游》《一落索》《凤来朝》《望江南》一类的艳词,大都创作于此后的数年中 。

元丰六年(1083年)七月,周邦彦向神宗献上长达七千字的《汴都赋》,神宗览后大感惊奇,召他到政事堂,命翰林学士李清臣在迩英阁朗诵。赋中多古文奇字,李清臣多不识得,只好读其偏旁。这是一篇摹仿汉代《两都赋》《二京赋》的大赋,其规模也像汉赋。赋中用假设的人物“发微子”和“衍流先生”的对话来逐步开展对于汴都描写与颂扬,其间也表示赞许王安石的新政,因而大获赏识。

献赋之举传播之后,周邦彦名动天下。到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他直升为试太学正。但以后“居五岁不迁”,更加致力于文学创作。在太学的后期,他创作了许多怀乡词。

坎坷仕途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元祐二年(1087年)春,周邦彦被排挤出京城,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他先于二月底携家眷回杭州,三月方赴庐州就职。次年(1088年)秋赴荆州,亦担任类似教授的官职。

元祐八年(1093年),周邦彦转知溧水县(今江苏溧水),于春中到任。在溧水任内为政“敬简”,直到南宋时期,仍有百姓能称道其事迹。在理政同时,周邦彦仍“不妨舒啸”,佚诗和词颇多,其词为当地百姓所传颂。

绍圣三年(1096年)二月,周邦彦在溧水秩满,提前离任,重游荆州。次年(1097年),放逐旧党、开启“绍圣绍述”的宋哲宗召回了周邦彦,任命他为国子主簿。

元符元年(1098年)六月,哲宗召对周邦彦于崇政殿,命他再诵《汴都赋》,随后授其为秘书省正字。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崩,宋徽宗即位。临朝听政的神宗向皇后再度打击新党,起用元祐旧臣。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春,周邦彦告假南归。崇宁元年(1102年),徽宗亲政,倾向新党,周邦彦回京任校书郎。

崇宁三年(1104年),校书郎秩满,乞假南归。返京后任考功员外郎。大观元年(1105年),转任卫尉少卿、宗正少卿。同年,徽宗设大晟府,命周邦彦等讨论“古音审是”。

大观元年(1107年),周邦彦兼议礼局检讨。大观二年(1108年)冬至大观三年(1109年)夏,一度乞假南归。大观四年(1110年),礼书修成,周邦彦因修书有功,得“展两官”。

政和元年(1111年),周邦彦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徽宗想要让他修完《政和新修五礼序》,于是将他留在朝中,迁官卫尉卿,直到政和二年(1112年),才让周邦彦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出知隆德府(治今山西长治),并管勾学事。

政和四年(1114年),知隆德府秩满,翌年(1115年)调知明州(今浙江宁波)。在任未久,即于政和六年(1116年)再度被调回开封,拜秘书监。政和七年(1117年),进官徽猷阁待制,接替蔡攸提举大晟府。

后来,由于不愿与宰相蔡京一党合作,周邦彦又被逐出朝廷,于重和元年(1118年)出知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次年(1119年),改知顺昌府(今安徽阜阳)。

病逝南京

宣和二年(1120年),周邦彦被调知处州(今浙江丽水),不久后被罢职,授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但他未就职,并从杭州迁居睦州。十月,方腊起义爆发,周邦彦重返杭州,后更避难于扬州。

宣和三年(1121年),一称宣和五年(1123年),周邦彦赴鸿庆宫就任,不久后即病逝于南京鸿庆宫斋厅,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后归葬临安府南荡山(今浙江杭州西南郊周浦一带)。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