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画像《闽游族史》p.18收录游酢(1053—1123),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元佑八年,范纯仁回朝廷任宰相,任命游酢为太学博士。他和杨时到洛阳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一天,游酢与杨时谒见程颐,程颐正在闭目静坐,他们两人在门外侍立,等程颐醒来,不觉门外已雪深三尺,因而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元符二年(1099年)致仕后,自河南颍川返回家乡,即卜居于武夷山,筑水云寮于云窝接笋峰下方,潜心研究各类经史,聚徒讲学,与杨时合力,开辟八闽理学之先河。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被学者尊称为廌山先生,谥文肃。
熙宁五年(1072年),游酢举乡贡,到京城游学,拜见程颢,程称赞他“其资可以进道”。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程颢任扶沟县(今属河南)知县,提倡圣贤学说,荐举游酢主管县学教育。在扶沟,他得颢亲炙,精研儒家经典,学识大有长进。
元丰四年(1081年),游酢与杨时到颍昌拜程颢为师,著有《明道先生语录》。游酢和杨时南归,程颢目送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吾道南矣。”
元丰五年(1082年),游酢中进士,任越州萧山县(今属浙江)县尉。县衙内有积案10年得不到判决,一经游酢讯问,分析案情,即予结案。
元祐元年(1086年),游酢被召升为太学录。
元祐二年(1087年),授博士(待次)。因生活困难,向朝廷请求外放,得任河清县(今属江苏)知县。当时范纯仁任知府,待游酢为国中贤士,遇有疑难政事,总是同他商量。后来范纯仁转任颍昌知府,推荐游酢担任府学教授。
元佑八年(1093年),范纯仁回朝廷任宰相,任命游酢为太学博士。他和杨时到洛阳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编有《伊川先生语录》。一天,游酢与杨时谒见程颐,程颐正在闭目静坐,他们两人在门外侍立。等程颐醒来,不觉门外已雪深三尺,因而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游酢在程颐席旁诵读张载的《西铭》,读后说:“这就是中庸的道理。”程颐先生称赞他有创见,能理解言外的道理,赞许他道德品质纯良,学问日益长进,办政事能力,也超过别人。
宋哲宗亲政,罢范纯仁官,游酢请求调离京都。
绍圣三年(1096年),赴任齐州(今属山东)判官。同年冬,他回建阳为父守孝。
绍圣五年(1098年),赴家乡长坪廌山之麓建草堂讲学著述,所著有《论孟杂解》《中庸义》等。
元符二年(1099年),游酢调任泉州签判,赴任前,著“水云寮”五曲,作为著书立说的处所,撰《易学》、《诗二南义》。
元符三年(1100年)十一月,徽宗即位,游酢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励精图治,议论士风,侃侃而言。
元符四年(1101年),出知和州(今属安徽)。
崇宁四年(1105年),主管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两任祠官后,
政和元年(1111年)复任汉阳军知军。以后任舒、濠州二州(今皆属安徽)知州。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在濠州任上,因属官违法遭贬,游酢受到牵连。
宣和二年(1120年)被罢知州,寓居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省)。
宣和五年五月乙亥(二十三)日(1123年6月18日)病逝于寓所,终年71年。葬含山县车辕岭,谥号“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