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凡
甄宝玉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得白,所以小名就叫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甄府显贵,与贾府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或有一二稍盛者。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独有甄府接驾四次。甄府和贾府既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
童年淘气
甄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父母也不便十分管教。更有几件和贾宝玉相同的痴处:读书时必得两个女孩儿相伴,方能认得字,不然就心里糊涂;他还嘱咐跟他的小厮们万不可唐突了“女儿”二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不然便要烂牙的;平时在外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但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孩儿们,立刻变了一个人似的,温厚和平,聪敏文雅;他父亲也曾狠狠教训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次挨打痛得受不了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过后解释道这样可以止痛。
甄宝玉四岁,甄府请了贾雨村做他的家庭教师。但因祖母溺爱不明,常常为了维护孙子而责怪老师和儿子。贾雨村不堪忍受,便从甄府辞职了。
少年遭变
甄宝玉画像甄宝玉十三岁,正月,甄夫人进京。甄府四个女人拜访贾府,说到两个宝玉的奇事。贾宝玉心中疑惑,梦见甄宝玉。次日,王夫人带了贾宝玉去拜望甄夫人。同一时期,甄宝玉大病一场,几乎死过一次,幸喜一个梦境救了他。梦中到了一个类似真如福地的庙宇,进去见了家中女儿的终身判词以及无数女子变鬼怪、变骷髅的幻象。梦醒后开悟,儿时的淘气一概不要,立志功名,实意读书。
甄宝玉十四岁,七月底至八月初,贾母八旬大寿,甄府厚礼庆贺。八月十二日,贾府盛传甄府获罪革职抄家。次日,甄府派人转移家产到贾府寄存。此后,甄府门户凋零,人口流散,与贾府失去联系。
青年进取
甄宝玉十五岁,开始学着料理家务,并代表家族处理外事,接触各种人物,领略了不少世道人情。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些显亲扬名、著书立说的达官贵人、文坛前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道理,并树立了立德立言的理想,四处访师觅友,积极进取。
甄宝玉十八岁,母亲带他造访贾府,见过贾政、王夫人。两个宝玉见面谈人生。因彼此心中早已认对方为知己,初次见面难免拘谨,相互试探。甄宝玉坦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家族变故对性格的重大影响。贾宝玉越听越烦,二人不欢而散。
附: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不知怎么得到了贾宝玉丢失的通灵宝玉,亲自送回给贾宝玉,助其悟道成仙。(按:这段故事不见于原著,只是探佚学的猜测之词,主要依据是脂本第18回元春省亲点戏第三出《仙缘》处的一条脂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小团圆结局
甄宝玉十八岁,父亲蒙恩复职,甄府复兴。二月,贾母病逝。三月,甄应嘉奉旨前往海疆安抚生民,临行前择日拜奠贾母,先拜望贾政,并与贾宝玉见面。七月,海疆靖寇凯旋,甄府议娶李绮。八月,甄宝玉参加乡试。九月发榜,甄宝玉中举。听贾兰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甄宝玉叹息劝慰。当月,贾府免罪,贾政官复原职,甄应嘉道贺。十月,贾宝玉拜别贾政,回归仙界青埂峰。甄宝玉则留在红尘凡间,与李绮完婚,以科举出身重振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