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曾致尧

曾致尧(北宋散文家)

曾致尧
曾致尧(947年-1012年),字正臣,又字正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散文家曾巩和宰相曾布的祖父,中国北宋大臣。曾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授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献文章,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直史馆。行视汴河漕运,称旨,改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岁终,移知寿州,转太常博士。真宗即位后,迁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勾院,出为京西转运使,奉使安抚西川。张齐贤任泾原等州经略使,辟为判官,迁户部员外郎,上疏自陈,不愿受章绂之赐,坐言词狂躁,责为黄州团练副使。未久,复官,改吏部员外郎,历知泰、泉、苏、扬、鄂五州。大中祥符初(1008年),迁礼部郎中,转户部郎中。祥符五年(1012年)卒,享年六十六岁。曾致尧喜好著书,为文“闳深隽美,长于讽喻”,著述甚富,有文集十卷、《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三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韵》五卷,均已佚。《全宋诗》卷五四录其诗六首。《全宋文》卷一二六收其文五篇。事迹见欧阳修《曾公神道碑铭》《宋史》卷四四一本传。

  • 正臣
  •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北宋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南丰
  • 出生日期947年
  • 逝世日期1012年
  • 主要成就官至礼部郎中,后改户部郎中
  • 主要作品《仙凫羽翼》30卷、《广中台纪》80卷等
  • 本名曾致尧

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尚书户部郎中。是曾巩、曾布之祖父。 其八世祖曾略为抚州节度使,子孙散居临川、南城。其曾祖曾洪立,本为南城籍,唐乾符二年(875)为南丰县令,始家居南丰,卒后葬南丰,是为南丰曾氏祖。

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披阅《建昌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该家族的儒学底蕴、文化积淀与苦学精神所震惊。曾巩进士同年苏轼、苏辙赠诗称:“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非虚言也。

其性格刚正,体察百姓疾苦,减免苛捐杂税,深得民心。为人正直,敢于揭奸人之过,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时,多行不法,无人敢言。曾致尧则进行弹劾。宋太宗认为,曾致尧敢对魏庠进行弹劾,确实难得,遂将魏庠罢免。不久,命曾致尧安抚西门(今四川成都),改知寿州(今安徽寿县),转太常博士。离任时,寿州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几天不能成行,后以单骑带二卒,才悄悄离开。

宋真宗即位(998年)后,曾致尧为主客员外郎、三司盐铁判官。张齐贤荐为翰林知制诰,但因曾常常在奏章中言词激烈,得罪不少权臣,故没有被任命。咸平四年(1001年),任户部员外郎。此时,党项族首领之一的李继迁围攻灵州,真宗欲以宁夏五州来安抚李继迁。曾致尧上书力陈李继迁反复无常,多次降叛,不可信任,而宁夏为宋之西陲,不宜放弃,应重兵防守。因词旨尖锐,被贬为黄州副使。未几,任吏部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历知泰、泉、苏、扬、鄂等州。大中祥符初(1008年),任礼部郎中,改任户部郎中。卒后赠谏议大夫。后因其孙曾布任右相,赠其为太子太师,封宁国公。

曾致尧在南唐后主李煜时曾中进士,却不就仕,至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复举进士,为北宋以来南丰第一个进士。初任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其性格刚正,体察百姓疾苦,敢于上书言事,对有违法制的苛捐杂税给予减免或废除,所到之处,颇有政声。敢于揭人之过,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时,多行不法,无人敢言,致尧则进行弹劾。宋太宗说:曾致尧敢对魏庠进行弹劾,确实难得。并将魏庠罢免。不久,命曾致尧安抚西川(今四川成都),改知寿州(今安徽寿县),转太常博士。调离寿州时,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几天不能成行,后以单骑带二卒,才悄悄地离开了寿州。

曾巩(1019—1083)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字子固。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王安石尝与之交游。嘉祐二年进士。初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等州。元丰三年(1080),判三班院。四年,迁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未及属稿,擢中书舍人。后病卒于江宁。任地方官时,注意除民害,平冤狱,治疫救灾。任职史馆,曾整理《战国策》、《说苑》,并校定南齐、梁、陈三书。散文含蓄典重,雍容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亦能诗。著有《元丰类稿》。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