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羊欣

羊欣(东晋大臣)

羊欣
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南朝宋大臣、书法家,桂阳太守羊不疑之子。生性清默,淡泊仕途。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辅国参军,迁后将军司马元显之舍人。桓玄辅政时,授平西主簿,参谋机要事宜。义熙年间,得到太尉刘裕的信任,历任右将军刘藩之长史、中军刘道怜之谘议参军,出任新安太守,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南朝宋建立后,历任临川王刘义庆之长史、庐陵王刘义真之谘议参军、新安义兴二郡太守、中散大夫。元嘉十九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善于真书,沈约评价“王献之之后,可以独步”,故有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说。羊欣的真书,孔琳之的草书,萧思话的行书,范晔的篆书,号称“四妙”。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世书法作品有《暮春帖》《大观帖》《闲旷帖》等,与同期书法家薄绍之并称“羊、薄”。爱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

  • 全名羊欣
  • 敬元
  • 所处时代东晋-南朝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
  • 出生日期370年
  • 逝世日期442年
  • 主要成就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
  • 主要作品《暮春帖》、《大观帖》、《闲旷帖》
  • 齐名书法家薄绍之

羊欣作品羊欣,字敬元。曾祖父羊忱,曾任徐州刺史;祖父羊权,曾任黄门郎;父亲羊不疑,曾任桂阳太守。

羊欣自小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说话总是面带微笑,仪容举止都很优雅。他广泛阅读经书典籍,尤其擅长隶书。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年),羊不疑担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十二岁。当时王献之任吴兴太守,很赏识羊欣。王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羊欣正穿着新绢做的裙子午睡,王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羊欣原本就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

羊欣最初出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晋安帝隆安中(约398-400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出仕。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常常让羊欣写字,羊欣总是辞谢而不遵命。司马元显很生气,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可是羊欣却泰然自若,并不因出身高门却担任卑职而怒形于色,因此时人都称赞他。

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拂去席上灰尘,换了衣服才接见他。当时谢混的同族侄子谢灵运也在座,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望蔡县公(即谢混)为了接见羊欣,拂去了席上灰尘又换了衣服。”羊欣由此更知名了。

后来桓玄宰辅朝政,兼任平西将军,任命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时常泄露机密。桓玄察觉了羊欣的心思,反而愈发器重他,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对他说:“国家政务由尚书主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羊欣就职几天后,便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羊欣作品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其弟羊徽得到权臣刘裕的赏识重用。刘裕对谘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羊欣,真遗憾未能结识羊欣。”刘裕随即下令,任命羊欣补任右将军刘藩的司马,后转任长史,又任中军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后来羊欣出任新安太守,在新安郡任职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而著称。

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后(约420年),羊欣又被任命为临川王刘义庆的辅国长史,庐陵王刘义真的车骑谘议参军,但羊欣都没有就职。后来宋文帝刘义隆敬重他,又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羊欣常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后转任义兴太守,但羊欣并不喜爱义兴郡这个地方。不久,羊欣称自己病重,辞职归家。后被授予中散大夫。

羊欣平时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只喝符水而已。又擅长医术,曾撰写《羊中散药方》三十卷。羊欣因为不能忍受跪拜,便推辞不朝见皇帝,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都遗憾没有亲眼见到过他。羊欣除非探望亲近的亲属,不随便去别人家,出行一定是从城外绕行,从不进入建康城门之内。元嘉十九年(442年),羊欣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