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太极宗师--杨露禅(图)杨露禅祖上为永年县闫门寨村人,杨露禅时已迁至永年广府南关。清时,永年广府城为直隶(今河北省)广平府治所在地,“农耕较少,行商坐贾往来其间;文化厚重,四面八方信息畅通,高官勇将,代不乏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杨露禅,“卖过煤土”、“作过膳夫”、“摆过粮摊”,眼宽耳灵人缘好、交际广,善于根据市场信息谋划生计的城镇自由职业者。
广府人称杨露禅为“杨老禄(露)”,杨露禅家道殷实,自幼好武,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铺“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恰巧这段时间陈长兴借陈德瑚大宅院中授徒。杨露禅与此期间学习陈家沟拳术。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
南下学艺
杨露禅第一次去陈家沟习武,碰了很多次壁,最后只好去陈长兴家当佣工,经过持之以恒的决心,感动了陈长兴,最后收为徒弟。
简化教学杨露禅第二次去陈家沟,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返回永年之后,一下子把整个广府城给轰动了。不光是爱好武术的人,就连那些不常出门的老年人和刚刚懂话的儿童,也都纷纷传言,说是卖煤土的杨老露从河南学来了“太极拳”,技艺高超,人莫能及,任你有千斤之力,只要他轻轻一拨,便可抛出十几丈远,真是仙人赶驴,越传越奇。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艺,是在道光末年。到了陈家沟,刚进陈长兴门首,杨露禅不觉一怔,只见师傅门前景象大变:枯枝残叶铺满青石台阶,鸡狗粪便堆积门前。杨露禅素知师傅陈长兴极爱洁净,每天早晨必亲持扫帚,从院里扫到门口,从门口扫到街心,连一片落叶、纸屑也不肯漏下。
北上进京
杨露禅师学成后回永年,寓居太和堂药店,以授拳为生。在家乡与人比武伤人,杨露禅为躲避官司而逃到北京。当时北京东安市场北面有一家“天义顺”酱菜园,掌柜的人称张四胖,此酱园腌制的酱菜专供王府用,因而张与王府过从甚密。张四胖子家住海淀,每隔数日来酱园一次,那些日子他正要为其两个儿子寻找教书先生,曾托嘱丁紫兰留心给找一个。
一天,杨露禅来到东安市场,遇到丁紫兰问有没有什么事可做。丁紫兰问他会些什么,杨露禅说自己认识字,可以教书。丁紫兰一听于是将杨露禅作为教书先生推荐给张四胖子。从此杨露禅即住北京海淀张四胖子家里,每天教两个孩子念书,别无他事,因为是逃避官司而来,练武之事不敢露头。
张四胖家大业大,家中还雇有二十几名看家护院的家丁,每日打拳练武,平时因门户之见,家丁们和一些绿林好汉早就有些矛盾。杨露禅在张家教书半年有余,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后面角门小屋里休息,忽然听见后花园内有动静,像是有人用刀枪器械在动手。他随后花园走去,只见有人在格斗。有个家丁见杨露禅走过来,还大声喊叫:“杨先生,别过来,别让他们把你打了。”杨露禅过去把一绿林好汉的刀给下了,再一点又撂倒一个,几下子就把绿林好汉都打倒了。杨露禅问他们愿意官了,交官府处理,还是私了,有仇宜解不宜结,以后不再闹事。这些绿林好汉愿意私了,结果把他们都放了,杨露禅才又回到小屋休息。
事情过后,家丁们实在感到难堪都来向张四胖辞行。张四胖就对家丁们说:“你们也别走了,就让杨先生来教你们。”从此杨露禅除了教书以外还教起了武术。
推广太极
就这样过了两年多,杨露禅给老家去了信,告知他在北京的情况。一天,门房传话,说老家来人了要找杨露禅。杨露禅出门迎接,来的人并不认识,是个年轻人。他过来就请安,要施大礼,右腿向下一跪,右拳直冲杨露禅的小腹而来。原来此人是杨露禅在老家那次打伤之人的家属,来京找他报仇。借机进招攻击杨露禅的下三路冲拳进裆是真。刹那间,只听嘭的一声,杨露禅用海底针把那年轻人打到大影壁上,身子直贴在“迎”字上。而年轻人摔倒在地,爬起来叫道“大叔,咱们3年以后见”就跑了。
杨露禅回到屋内,心中烦闷。于是找张四胖,对他讲了在老家伤人之事,认为不如离开此地为好。张四胖感到很惋惜。于是对杨露禅说,如果能到四爷那里就行了,我去活动一下,找大管家王兰亭,或许能行。
咸丰年间,端王称四爷,肃王称六爷。杨露禅若能到端王面前教拳,问题就解决了,绝无后患。端王府的总管王兰亭特别喜爱武术。经张四胖推荐,王总管又从中说合,杨露禅真的被四爷看中了,便到端王府教拳。总管王兰亭精明能干,个子高大,身强力壮。杨露禅在教端王练拳时,王兰亭就在一旁跟着学,而且杨露禅每次都用王兰亭试手,挨打的是王兰亭,但他也就因挨打而慢慢地领会了太极拳法的精华。
在端王的安排下,杨露禅开始充任旗营武术教官。所教之拳术,在当时不叫太极拳,而叫作“绵拳”,只教旗人不教汉人,旗营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那时的旗营分为东八营和西八营,东八营是善扑营,练摔跤,西八营多是提笼架鸟的,体质较差,练绵拳。
当时因他武艺高强,王公贝勒学者也颇多,因而也被聘为旗营武术教师。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改动,让拳架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拳式,号称“太极小架子”。当时有很多王公子弟也来学拳,然而大多数人怕苦而学艺不精,仅有时贝勒之子时绍南和武状元出身的将军岳柱臣得太极真谛,并且正式拜师杨露禅。旗营下级军官中有三人得太极真传,此三人即凌山、万春、全佑,三人各得所长,凌山善发劲,万春善刚劲,全佑则善柔化。因碍于旧的等级观念,三人不能与贝勒子、将军等人称兄道弟,故杨露禅令此三人拜其子班侯为师。后来,时绍南因出天花丧命,岳柱臣在中俄边境战争中阵亡。杨露禅再无心教拳,遂辞去武术教官之职,离开了旗营。
后经其子(班侯及健侯)、孙(澄甫)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世称无敌
杨露禅能够在北京授徒的因缘,是由于在一场宴会,无意中被人挑战得胜开始的。
永年的武氏,在京城里担任官职,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张家的贵宾。武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将同乡人杨露禅推荐给张姓富豪认识。张氏因贩卖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张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绅们寻欢作乐的场所,并雇有武术教师多人。此外,还有一些想考上武术科举、为光宗耀祖的子弟们,在这里练习武艺,准备应试。为了给一班学艺的子弟们辅导,武氏在一场宴会中介绍了杨露禅。
张家原已雇有多名武术教师都是彪形大汉身强力壮,与杨露禅那瘦小身材无法相比,张姓富豪对杨原有轻视之意。因此,在宴会上杨露禅被安排在武师们的卑位。席间,主人对杨露禅说:
“先生不知是精于长拳还是少林拳?”
杨露禅说:“我的拳法既不是长拳也不是少林拳,而是绵拳。”
主人张氏又问:“那么你的绵拳能否打的了人?”
杨露禅答说:“我的绵拳不是用来打人的,但打起来要胜于铁拳,除了钢铁外,凡是父母生的、血肉之体都能打。”
主人听了这么不卑不亢的回答,其实心里很不是滋味。非常想试试杨露禅的身手。
因此又说:“你的拳法是否能同在座的拳师比一下呢?”
而在座的拳师,对杨露禅那付文质彬彬身材瘦小的模样,早看扁了他。但杨露禅当下答应了主人比武要求。
比武开始时,一个拳教师气势汹汹地挥拳直奔杨露禅,施了一个饿虎下山的招式,如同苍鹰般迅速地扑来,杨露禅略一举手,那位拳教师他立即被打落到几丈远的地方去了,跌得浑身血污。另一位拳教师看到此情景,立即从席上跳下来,向杨露禅挑战,结果也落得同样下场,其余就吓得不敢再比了。主人看到此情,诧异万分,连忙又摆了一桌酒席,向杨露禅赔不是。
杨露禅在张家比武一事传开后,许多武术名家都远道来和杨露禅比武,华北各省的名家无论各门各派,皆非敌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称“杨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