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杨班侯

杨班侯(杨氏太极拳第二代高手)

杨班侯
杨班侯(1837年-约1892年),本名钰。永年广府南关人。杨露禅次子,相貌清矍,富有臂力,自幼得父真传。有宿慧,多心得,善距踊,类猿猴,精太极大杆术,得其拳法之奥,坊间传闻能以空击人。咸丰时,进京随父传拳。光绪年间,杨在瑞王邸为教师。当时有雄县刘某,精技击,善硬功,体干魁梧,赳赳然武夫也。尝以掌击巨石,立碎,以两指挟制钱十枚,捏之皆碎,两臂之力何止千斤。杨在王府为师,名噪一时,刘某忌之。一日,杨与友饮于市,友问曰:“公孰胜于刘公?”杨笑曰:“刘公胜我,弗如也。”适刘之徒过侧闻之,反其语而告其师。刘愤渴杨,不遇。及杨归家,家人语之,杨遂访刘于寓。刘既名震首都,凡技击家均不敢与较,以其膂力过人,恐有伤亡。而杨特伸一臂于案上,令执之。刘力握杨腕以折之,杨轻举其臂,而刘之足离地者已尺许,杨作白鹤亮翅式击之,刘躇仆于丈外。刘不服,更与之约,及期并至,适下阶,杨前刘后,刘乘势握杨额,杨一手按刘手,作闪通背之势,将刘从其顶上掷于阶前三四丈许。刘惭,更与杨约,较杆术于某戏院,及期杨至,而刘竟失约。当时观者如堵,杨作壁虎功于楼上以谢之。遂访刘于其寓,寓主人谓曰:“昨己携其徒潜归矣。”返里后,在家设场授徒,庚子后卒。有“清告授武德骑尉赏戴蓝领”神主牌位。子一,名兆鹏,务农于家。其徒名著者有凌山、万春、全佑、王茂斋、牛连元、教莲堂、陈秀峰、张信义、李连芳、张印堂、李万成等。

  • 本名杨钰
  • 班侯
  • 所处时代清朝末年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直隶省广平府南关
  • 出生日期1837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1892年(存疑)
  • 主要成就杨氏太极拳第二代顶尖高手
  • 师傅杨露禅
  • 父亲杨露禅
  • 儿子杨兆鹏
  • 门人弟子陈秀峰、张信义、冀老福

杨钰(1837-约1892?),字班侯,杨露禅的次子。生于道光十七年,自幼随父习太极拳术,终日孜孜苦练,不间寒暑。但是露禅课督严厉,不使少息,经常受体罚,几乎想逃跑。根据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象猿猴一样,尤其擅长太极大杆技术,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他继承了乃父衣钵,武功卓绝。约在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19岁时只身来北京,先跟其父杨禄禅在端王府教拳。一说在淳王府内教授其子侄习武。后在北京新桥香饵胡同设场授徒,因不被时人所识,又没重视其攻防作用,一度被冷漠。后经杨露蝉亲临指导,自此杨氏太极拳播传于北京市井,渐及全国。

班侯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好打不平,善用散手,屡挫京师强梁,年尚未满二十,已经是名满京华。尤其是拳击雄县刘武师和北京西四牌楼比武教技两件传奇轶事,至今人们尚津津乐道。

后到清政府旗营任教官,得授戴蓝翎武德骑尉一职。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