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许允是世家大族出身,少年时与同郡崔赞都在冀州成名,后召入军中。魏明帝曹叡时,许允为尚书选曹郎,与陈国袁侃都因职事问题入狱。当时曹叡诏旨严切,当有死者,正直者为重。许允对袁侃说:“你是功臣之子,法应八议,不用忧心被杀。”袁侃知道许允的意思,因此主动承担重责。许允刑满释放,重回仕途,出任郡守,而后先后升任侍中、尚书、中领军。
交好名士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任侍中的许允与尚书陈泰一同劝说曹爽投降认罪。曹爽让许允、陈泰去司马懿那里观望风旨。
许允和李丰、夏侯玄友善。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许允对夏侯玄说:“没有可以忧虑的了!”夏侯玄却叹息道:“士宗,你怎么看不清时事呢?此人尚且能够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马师字)、子上(司马昭字)是不会容忍我的。”
司马师统政之初,王基曾写信给司马师,还向司马师推荐许允及傅嘏、袁侃、崔赞。
流放病卒
嘉平六年(254年),李丰等人打算发动政变诛杀司马师。当时,有人伪造一尺一寸长的诏书,上面说委任夏侯玄为大将军,委任中领军许允为太尉,共同执掌朝政。有一身份不明之人,趁天未亮,骑马来把诏书交给许允家看门的人,说声“有诏”,随即驰马而去。许允时为中领军,接到诏书便把它扔掉烧毁,没有打开呈报给司马师。
二月,李丰等人的事情败露。许允听说李丰等人被捉,想前去面见大将军司马师,出门时回遑不定,最后李丰等人已被全部捉拿,司马师得知后说:“我捉拿李丰这些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匆匆忙忙呢?”当时朝臣惊慌者不少,但众人都认为司马师意在许允。
镇北将军刘靖去世后,朝廷调许允为镇北将军,持朝廷符节都督黄河以北的各项军务。许允得知后高兴地对妻子说:“我终于幸免了!”妻子说:“灾祸就是从此开始的,怎么会是幸免了呢?”
司马师给许允写信:“镇北一职虽然不忙,但也是都典一方。想来足下当震华鼓,建朱节,回归本州,这就是所谓绣衣昼行。”许允心中甚悦,和台阁提及此事,想更换鼓吹旌旗,以添排场。许允哥哥的儿子许素在朝多闻众人说许允受到不满,就劝许允说:“走就是了,要这样干嘛!”许允反驳:“你一介俗士理解不了,我是为壮国荣,才求鼓吹旌旗。”
曹芳召集群臣,特地拉许允在身侧。许允此前任侍中,是曹芳近臣,想到要和曹芳作别,百感交集,涕泣嘘唏。散会后,曹芳下诏催许允快走,恰逢此时有关部门上奏,称许允此前擅自用公款公粮贿赂各俳优及官属,于是许允被收付廷尉。最终判处减死罪一等,迁徙边疆,许允于当年秋天被流放乐浪郡,妻子儿女不得同行,在这年冬天死在半路上。
二子免祸
许允死后,他的门生跑进来告诉阮氏。阮氏正在织机上织布,听到消息,神色不变,说:“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呀!”门生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许允妻子说:“不关孩子们的事。”后来全家迁到许允的墓地里住,司马师派大将军府记室钟会去看他们,并吩咐说,如果儿子的才能德行比得上他父亲,就应该逮捕他们。许允的儿子知道这些情况,去和母亲商量,母亲说:“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不必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不可以过问及朝廷的事。”她儿子照母亲的吩咐去做。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司马师,许允的二子终于免祸。